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黄山遗址 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例证
黄山遗址出土的玉璜。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李栀子
“一眼史前三千年”,这是黄山遗址带给每一个初见者最直观的震撼。
(资料图)
何谓三千年?跨越仰韶、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等史前年代的丰富遗存,就堆叠在这座不足30米高的土丘之下。
7月29日,在南阳黄山遗址探方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领队马俊才的介绍,让中华文明发源肇始阶段文明交流互鉴的风貌,带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
以玉致富的区域古国
“兼具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长江流域石家河文化的特征,从新石器时代到早商时期国家文明的文化类型,在这里找到的样本无缝衔接、脉络次第演进,这就是独一无二的黄山遗址!”从事考古工作已有34个年头的马俊才面对记者讲述时,仍然难掩兴奋和激动。
记者从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边的青纱帐中,寻得一条向北道路,沿路登上黄山的高点,周围景色为之一变:
独山、蒲山两座山丘遥遥相望,好似在左右相护持,相距不远的白河从前方弯流而过,宽敞平静的河面如玉带缠绕……
2021年,考古人员在黄山遗址发现了仰韶、屈家岭时期由码头和人工河组成的水路交通系统,面积近30万平方米。山下的大型人工河,同东、南、北三面的古河构成了大型环壕聚落,还在环壕南部发现了通往独山的古河道,构成了一个水路运输的体系,时间上限距今5000多年,下限距今4000多年,是国内发现最早的“码头+环壕”水路交通。
“数千年前,中原大地及周边区域部落聚集、方国林立,位于南阳盆地中心黄山的这个方国,世代以附近出产的独山玉为材质,制作祭器、礼器甚至实用具,并挖掘运河建造码头,通过物资交换方式,向其他地方输出玉制高端商品,积累了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站在黄山遗址的M77号墓葬前,马俊才展开畅想,把这里称作史前的港口型“制造业强国”。
M77号墓葬是黄山遗址目前发现等级最高的墓葬之一。发掘出土了双玉钺、象牙梳、玉璜、弓箭、骨镞和猪下颌骨,其中400多个猪下颌骨分层摆放、紧密堆叠,数量之多国内无出其右、震惊学界。
“现在黄山遗址已发掘出随葬猪下颌骨总数达2000多个,而国内其他区域已发掘出的总数才3500余个。”马俊才介绍,新石器时代墓中随葬猪下颌骨是财富、地位的象征,代表着墓主生前经常性食用猪肉,应是一位首领型的贵族。
考古研究显示,这些数量庞大的猪并非在黄山养殖,那么,这座贵族“常食肉”的史前文明,当时凭什么支撑起这样的消耗呢?
马俊才认为,首先是居住在黄山的先民发现并掌握了“核心科技和战略资源”,即从加工石质工具到利用独山玉等生产“奢侈用品”,通过对外交流满足其他国家的祭祀、礼乐需求,换取粮食肉类、兵器或其他物资。
“文明在宛”添新证
这样一个交通发达、技术领先、实力雄厚的史前文明,为何在很长时间内不为外界所知呢?
其实,发现黄山遗址可以追溯至1956年,当时文物调查人员就在当地收集、发掘出石斧、陶器等遗物,并确定为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随后于1959年进行了试发掘,共发掘出了一批房基遗址和57座墓葬。2013年,黄山遗址被确立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第一次试掘中,已出土了数量丰富的石器、骨器、陶器。而发现的5件玉器均被鉴定为独山玉材质,其中的一件“玉铲”因距今5000多年,被誉为“中华第一铲”。
令人遗憾的是,黄山遗址和“中华第一铲”的价值虽然被学界所重视,却并未受到更多社会关注。
“黄山是一座待发掘的史前宝藏,一旦打开将有惊世发现。”2011年前后,南阳历史文化学者白振国在方城县、原鸭河工区等地任职时,曾经围绕岩书岩画等史前文化遗存开展长期调查研究,在进行田野调查和史料翻阅后,他曾敏锐地意识到黄山遗址的价值。
2017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队到黄山遗址进行前期勘探、调查,马俊才等人经过调查认定此处有重大发掘价值。2018年,由省考古部门牵头的正式发掘再次展开。
这一次,黄山遗址真的震惊了世人。“‘中华第一铲’其实是一件玉钺,是王权的象征,也是所处区域演进到国家形态的例证。”马俊才说,玉器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占据极为独特的地位,是美德的象征。正所谓“玉有五德”,在青铜器出现以前,玉钺只有掌握绝对领导权的贵族首领才能持有。
自2018年至今的大规模发掘中,黄山遗址发现了多座制玉作坊,规模巨大,出土了磨石墩、玉料、玉石器半成品、制玉工具等。这些发现,奠定了黄山遗址在新石器时代作为玉器加工、生产中心和中华玉文化源头的地位。
随着对黄山遗址发掘的不断深入,上限至7000年至9000年前,下溯至4000年前的夏文化遗存逐步面世。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赞誉黄山遗址为“中华瑰宝、千年一遇”。
“黄山遗址一直在突破考古人原有的想象。”马俊才说,从最早的玉钺到玉作坊群,从大量粮仓遗址到数量惊人的猪下颌骨,从新发现的运河、码头遗址到已探明的城墙、护城河痕迹,对黄山遗址的形态认定,已从大型氏族部落聚集地上升到区域性中心古国。
黄山遗址将凭什么再次震惊世人?
“它再次检验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出的‘多元一体’论断,为部落联盟时期向国家形态演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研究标本,是中华文化绵延赓续的生动例证。”南阳市黄山考古遗址公园筹建办公室主任曹新洲表示,作为中国长江、黄河“两河流域文明”交会地的文明代表,黄山遗址的独特价值足以和石峁古城、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等并肩而立。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黄山遗址 文明交...
黄山遗址出土的玉璜。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孟向东河南日报社全媒 -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305 调升33个基点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 1305调升33个基点 -
原油期货开户免费境外交易者怎么开户?
网上开户快捷开通期货账户,最快5分钟即可完成开户手续。但是怎么操作 -
广东共能:模温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模温机是一种用于加热导热油的设备,主要功能是控制导热油的温度, -
16颗小型 SAR 卫星组成的混合式InSAR...
7月28日,株洲太空星际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名为“株洲星座”... -
TCL中环:7月28日融资买入1.24亿元,融...
7月28日,TCL中环(002129)融资买入1 24亿元,融资偿还3 07亿元,融资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打造经济“...
千里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流域涉及贵州8个市(州),是全 -
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三级应...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针对台风“杜苏芮”残留云系北上给华北、黄淮等... -
工信部部长:支持国内企业深度参与全球...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30日表示,将支持国内企业深度 -
科技部:以更大力度推进科研助理岗位开...
近几年的毕业求职季,大学生们多了一个选择——成为一名科研助理,... -
专家解读:强降雨因何“滞留”京津冀
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影响,自7月29日开始,华北、黄淮一带的降... -
薄膜热电冷却器恢复病人幻肢冷感
据最新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的论文,美国约翰斯·霍... -
年轻血液可将年老小鼠寿命延长5%
美国杜克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手术将20个月大的小鼠与其 -
AI会比人类更懂宇宙吗
近日,埃隆·马斯克官宣成立人工智能(AI)公司xAI,其首要目的是试图 -
科创板四周年:强化硬科技支持 赋能资...
人民网北京7月31日电(黄盛)近日,科创板上市交易迎来四周年。四年来 -
防水且透明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制成
由韩国科学技术院电气工程学院和国家纳米制造中心科学家领导的联合研究 -
伯特利7月31日盘中涨幅达5%
以下是伯特利在北京时间7月31日09:48分盘口异动快照:7月31日,伯特利 -
韶关公安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第二次集...
根据全省公安机关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安排,近日,韶关公安组 -
始兴公安开展涉水急救基本技能专项训练...
为进一步提升全体民辅警水上救援和涉水警情处置能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群 -
乳源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合议庭 强化...
近日,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在桂头法庭揭牌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合议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