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银行 >

王一鸣: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更大作用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022-09-05 11:17:42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9月2日,在2022年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需要金融,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王一鸣提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从外部环境看,乌克兰危机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能源和粮食价格大幅攀升,主要经济体通胀达到40年来最高水平,全球经济滞胀风险上升。从国内发展看,需求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消费增长仍然乏力,投资回升动力不强。

据此,王一鸣指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仍需付出艰巨努力。从金融领域看,居民储蓄意愿上升,企业信贷需求不足。企业融资需求主要集中于短期流动资金,中长期信贷需求偏弱,扩大再生产更趋谨慎。

王一鸣认为,稳定宏观经济,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继续加大对基建投资特别是新基建的金融支持;要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持,加大对汽车等重点产业的核心零部件供应链企业金融支持;要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要合理保证房地产的融资需求,继续加大对房地产风险化解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首套房以及改善性住房的金融支持;要加大对居民消费信贷的支持,激发消费意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确定首付比例、贷款利率、还款期限,增加对汽车等大众消费的信贷。

在王一鸣看来,从更长期看,我国仍处在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转换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叠加影响,所以金融体系势必要做出相应的适应性调整。这具体包括五方面:

第一,要适应经济增长转换期。在高速增长阶段,粗放型的风险管理模式能够较快做大资产规模,但随着我国潜在增长水平下降,特别是疫情后增速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以及部分领域的风险逐步暴露,金融体系风险识别机制需做出相应调整,来更精细化地识别行业中不同企业的风险,提高风险甄别能力,完善风险识别机制。

第二,要适应新旧动能转化,探索对新动能的金融支持模式。原有的支持传统产业的金融模式可能不再适应新动能行业,支持工具也需要相应调整,风险的容忍度也需要提升。

第三,要适应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加快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强数据挖掘处理和分析应用能力,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依托数字技术提升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建立智能化风险监测体系,打造全流程智能风控体系。

第四,要适应绿色低碳转型,打造ESG银行体系。在进一步完善绿色投融资体系基础上,建立健全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大核心价值因素纳入银行经营管理体系,细化ESG产品设计,延伸ESG风险管理内涵,融合ESG高质量发展理念。从授信全流程管理、产品研发创新、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推进ESG银行体系建设。

第五,要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建立内外联动的发展模式。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度的提升和金融服务业开放的加速,金融业既要更好满足国内投资需求,也要将业务范围更多拓展到境外市场,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要保证海外资产的安全性。金融机构既要创新跨境金融服务,也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海外业务水平。

王一鸣表示,这些都赋予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机构推进战略性调整新的使命。(冯娜娜)

关键词: 服务实体经济 银行业金融机构 粮食价格攀升 全球经济滞胀风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