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银行 >

人民银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持续优化我国信贷结构

2022-08-11 10:40:20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8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但总的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人民银行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

与此同时,围绕优化信贷机构、控制结构性通胀压力以及货币政策走势等热点话题,《报告》做了着重介绍。

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信贷投放稳步增加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数据显示,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23.8%,连续38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行业的信贷投放稳步增加。6月末,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贷款余额合计30.69万亿元,同比多增1730亿元。

对于目前的信贷结构演变趋势,《报告》认为,随着城镇化进程边际趋缓和房地产长周期趋势演变,过去量级较大的基建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需求减弱,而普惠小微、高技术制造业等贷款体量仍相对较小,加上直接融资呈上升趋势,信贷增速可能会有所回落,但这是适配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反应。

《报告》认为,中长期看,我国信贷增长将更加重视总量稳、结构优,绿色投资、“两新一重”等新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信贷增长提供支撑。

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我国绿色转型投资需求超100万亿元,“十四五”期间新基建投资额预计超10万亿元,未来一段时间二者年均投资合计可能达5万亿元。

《报告》显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努力实现货币信贷总量稳、结构优的动态平衡。一方面,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为新兴增长点的培育争取时间;另一方面,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投入实体经济转型重点领域,挖掘绿色投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高技术制造业、科技创新等结构性潜能,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

近期全球通胀水平持续高位运行,特别是美国、欧洲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面临几十年未有的高通胀压力。《报告》明确,任何时刻,中央银行都应该对物价走势的边际变化保持高度关注。

从基本面来看,《报告》认为,目前我国具备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有利条件,预计今年物价涨幅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有望实现全年CPI平均涨幅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

与此同时,《报告》强调,短期内我国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多重因素交织下物价涨幅可能阶段性反弹,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报告》在经过综合研判后指出,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CPI运行中枢较上半年1.7%的水平将有所抬升,一些月份涨幅可能阶段性突破3%,结构性通胀压力加大。接下来,一方面要不断夯实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密切关注国内外通胀形势变化,做好妥善应对;另一方面要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全年经济运行实现最好结果。

深化存款保险早期纠正职能

展望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报告》明确,要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支持。

对内,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最好结果。

对外,人民银行将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的溢出影响,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坚持底线思维,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维护金融安全方面,《报告》表示,要进一步深化存款保险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职能,发挥风险差别费率的激励约束作用,提高早期纠正的权威性。与此同时,持续压实金融机构及其股东的主体责任、地方属地责任和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形成风险处置合力,确保处置措施有效执行和落地。健全金融风险问责机制,对重大金融风险严肃追责问责,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实习记者 许予朋)

关键词: 人民银行 货币政策 我国信贷结构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