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银行 >

“线下+线上”协同效应 银行网点转型势在必行

2021-05-17 14:20:24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银行网点越来越少了。”近些年,关于银行网点裁撤、转型的话题常被讨论。随着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智能化服务广泛应用,加之微信、支付宝等社交场景下移动支付的推广普及,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和金融服务需求正发生深刻变化,对物理渠道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平台发布的商业银行机构退出列表,截至4月6日,今年已有431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

以国有六大商业银行为代表。通过查阅六大行近年的业绩报告和官网信息,记者发现,2016年六大行共设银行网点10.93万个,去年这一数据减少为10.65万个,累计减少了2763个。

除了银行网点,过去随处可见的ATM等机具也在悄然退出。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去年末,ATM机具为101.39万台,较2019年末减少8.39万台。全国每万人对应的ATM数量7.24台,同比下降7.95%。

长此以往,银行的物理网点是否会彻底消失?转型之路将何去何从?

不会消失 银行网点仍然不可替代

银行网点在总数上虽不断减少,但并非只有单向的裁撤。

虽然去年有将近3000个银行网点关停,同时也有2000多个新网点设立。“一增一减”的背后,是银行对于网点资源的再分配和顺应行业发展需求的转型。

农业银行总行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范晓东向记者解释,银行物理网点的撤并或新增是有深层考虑的。随着金融科技被广泛应用,线上智能服务替代了一部分线下人工服务,消费者对物理网点的依赖程度减少了,业务离柜率随之上升。加之早期银行大量扩张,有些网点分布不均、规划并不合理。“撤并收缩主要是为了整合资源,使服务提质增效。”范晓东表示。

据介绍,农业银行近几年网点建设规划的总思路是“总量稳定,结构调整,城市简约,县域扩面”,新增的网点主要布局在乡镇,特别是过去金融服务未覆盖或未普及的脱贫地区。用农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崔勇的话说,“是为了有效助力乡村振兴而考虑的。”

与此同时,在城市里虽然数字化服务的普及度和接受度相对较高,但在服务特定人群、特定地区和非标转化业务等诸多方面,银行网点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记者在光大银行北京东长安街支行采访到几位办理业务的客户。其中一位年过七旬的孙女士表示:“子女们一直劝我安装手机银行,我年纪大了,对于新技术接受程度本来就低。涉及钱的交易还是亲自到网点才更放心。”

张先生是一位财富客户,他来银行网点办理业务更多是为了满足咨询需求和安全性考虑。“虽然线上操作很方便,但涉及复杂的业务我还是更愿意和理财经理面对面沟通,更有安全感。”

银保监会今年3月印发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明确指出,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融入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发展服务老年人的特色网点。要加强金融服务下沉,根据老年客户群体数量和金融服务需求,科学合理布局网点。

同时,银保监会明确,银行布局新设网点,要兼顾银行自身空白区域及国家战略导向,比如后疫情时代下的金融下沉,以及普惠金融的推进。

可见,银行网点暂时不会消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是银行不可替代的服务渠道。

科技赋能 银行网点转型势在必行

银行业普遍认同银行网点的不可替代性,但同时也认识到网点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记者查阅各家银行去年年报发现,关于银行网点建设,“转型”“场景”“生态”“优化布局”“全渠道”“数字化”“智能化”“协同”等词汇被高频共性提及。可见,关于银行网点转型,各家银行探索的大方向基本一致。

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要通过树立‘全渠道’发展理念,打造‘手机银行+远程银行+物理网点’的铁三角,为线下网点的生存发展寻找新路径,以‘网点场景化’为突破口,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周边客群特征,加强网点本地化场景的拓展与运营,承接各类线上产品和服务的落地处理与客户体验,促进物理网点与线上渠道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巩固网点作为实体存在价值的同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延伸、互为补充的全渠道智慧服务新格局。”

国内真正意义上的银行网点转型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的,从最初的网点标准化建设,逐步发展到网点资源优化。如今,各家银行基于前几年的转型成果,借助科技赋能,致力于打造“数字化+场景化”生态圈,促进全渠道协同发展。

农业银行全面推动零售业务与网点转型“两转合一”,全行2.3万家网点全部实现智能化转型。为延伸脱贫地区金融服务网络,农业银行构建起“人工网点+自助网点+惠农通服务点+互联网线上渠道+移动服务”五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光大银行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深入推进全渠道融合。据光大银行渠道管理部总经理沈春华介绍,该行的具体规划是搭建渠道管理系统,打通数据节点;通过数字化选址模型辅助选址,优化布局;应用人工智能、VR和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完善“光大超市”功能,发挥光大集团协同优势,促进E-SBU战略落地;协同线上线下资源,建立掌上网点,丰富“管理财富、服务民生”各类场景。

在总体一致的转型方向下,各家银行同样重视“个性化”发展,并“各显神通”,根据各自的经营特色,丰富业态模式,创新网点定位。

建设银行正在探索“智慧政务+劳动者港湾+社区综合服务”的路径,构建以网点为中心的社区生态圈,下沉服务重心;光大银行试行“美好生活服务区”,致力于打造“1+5”泛金融服务场景,满足客户的泛金融服务新需求;哈尔滨银行锦城社区支行尝试将原本的业务大厅升级成为银行及社区的“共治场景”……

未来,各家银行对于网点转型的探索仍将继续,如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线下+线上”的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体验,推动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是银行业需要协同发力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银行网点 银行转型 银行 科技赋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