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银行 >

渤海银行不良双升 提及上市计划未回应

2019-04-30 10:17:46    来源:时代周报

近日,渤海银行公布了该行2018年年报。该行去年实现营收231.75亿元,同比下降8.05%;而净利润则为70.8亿元,同比增长4.83%。

虽然净利润表现不错,但渤海银行去年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双升”。截至2018年末,渤海银行不良贷款104.17亿元,比当年年初增加23.07亿元;不良贷款率1.84%,比当年年初上升0.1个百分点。时代周报记者梳理,渤海银行不良率已经连续多年攀升。2015年、2016年、2017年这三年的年底,该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35%、1.69%和1.75%。

渤海银行、广发银行、恒丰银行是未上市的三家股份制银行,其上市进展备受关注。2018年,渤海银行成功解决了信托持股的问题,为上市扫清了最大障碍。近些年来,该行高层在多个场合均有提及上市计划,但在2018年的年报中,渤海银行对于上市只字未提。

对于不良率攀升的原因以及上市的最新计划,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渤海银行相关负责人,其表示“不接受采访”。随后记者发邮件至该行官网留下的邮箱,但截稿时未获回复。

发力消费金融

2018年年底,渤海银行资产总额1.03万亿元,比2017年年末增长3.18%,在股份制银行里面算是规模较小的。在三家未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中,广发银行资产规模已经突破2万亿元,恒丰银行资产规模在1万亿元左右。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渤海银行正在发力消费金融业务。报告期内,该行零售贷款年末总额1678.40亿元,增速达到41.28%,余额占比29.58%,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同时高于公司贷款11.96%的贷款增速。

“在股份制银行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银行,很多年前就开始布局信用卡业务、消费金融业务等。目前,很多中小型银行通过助贷业务间接发力消费金融,这是一个捷径,可以快速做大规模。”华南某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零售业务战略的推动下,近两年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整体发展快速,部分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与助贷机构合作开展。

“助贷机构往往具有消费场景、借款用户、互联网技术等优势,而银行具有牌照和低成本资金的优势。助贷机构与银行之间的合作,能够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并且逐步提升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能力。当然,双方的合作需要在合规、责任主体清晰的前提下进行,银行也要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能急于求规模而放松风控标准,否则也可能造成坏账风险的上升。”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向记者解释称,在2017年底的现金贷整治政策开始,银行与助贷机构的合作逐步受到监管。

在对公贷款投向方面,渤海银行排名靠前的行业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和零售业。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不良率较高的是制造业,达到10.69%;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为7.57%。

另外,渤海银行采矿业不良率攀升的幅度明显,2017年年底不良率为0.99%,2018年年底达到9.25%。

年报未提上市

作为三家未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之一,渤海银行的上市进程一直备受外界关注。渤海银行成立时,通过设立信托计划引入近200名信托股东(合计持股10%),持股人数突破200人在当时成为一大创新。但这随后成为渤海银行的一大困扰,尤其是其增资扩股和上市的重大阻碍。

按照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拟IPO企业如果有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这三类股东之一,即需要先清理完这三类股东才能上市,因此信托计划是彼时渤海银行上市之路的最大障碍。

年报显示,去年渤海银行股权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体现为,天津信托退出,泛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实业”)、圣恩纳实业(天津)有限公司、天津象合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接手了天津信托持有的该行全部股权。

泛海实业一家独大,接受了8.06亿股,占转让股份的94.82%。到了去年年末,泛海实业代替天津信托成为该行的第六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49%。不仅如此,泛海实业还参与到了渤海银行正在进行的第三轮增资扩股中。

截至去年年底,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61%,一级资本充足率8.61%,资本充足率11.77%,各级资本充足率均符合监管要求。

渤海银行有12家股东,主要股东为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5%、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持股19.99%、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3.67%、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1.67%、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1.67%、泛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9.49%、天津商汇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8.00%。其中,第一大股东天津泰达投资控股为天津市国资委一级下属企业。

信托问题的解决,意味着该行上市的最大阻力已经消失。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近些年该行高层在多个场合均有提及上市计划。

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年底。2018年12月20日,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渤海银行董事、副董事长、渣打银行大中华区战略发展总监冯载麟谈道:“我们都希望将渤海打造成一个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中资银行,因为我们有上市的目标,所以,渤海的企业治理架构需要符合上市银行的标准。”

2017年6月27日,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伏安也曾表示,渤海银行争取在2017年下半年启动上市进程。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之间,品牌知名度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尤其对小银行而言,不实现上市,就不会有全国性的知名度,市场影响力也会有限。“上市对中小银行声誉的提升,作用是非常大的,市场开拓也会更容易些。”曾刚表示。  时代周报记者 曾令俊 发自广州

近日,渤海银行公布了该行2018年年报。该行去年实现营收231.75亿元,同比下降8.05%;而净利润则为70.8亿元,同比增长4.83%。

虽然净利润表现不错,但渤海银行去年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双升”。截至2018年末,渤海银行不良贷款104.17亿元,比当年年初增加23.07亿元;不良贷款率1.84%,比当年年初上升0.1个百分点。时代周报记者梳理,渤海银行不良率已经连续多年攀升。2015年、2016年、2017年这三年的年底,该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35%、1.69%和1.75%。

渤海银行、广发银行、恒丰银行是未上市的三家股份制银行,其上市进展备受关注。2018年,渤海银行成功解决了信托持股的问题,为上市扫清了最大障碍。近些年来,该行高层在多个场合均有提及上市计划,但在2018年的年报中,渤海银行对于上市只字未提。

对于不良率攀升的原因以及上市的最新计划,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渤海银行相关负责人,其表示“不接受采访”。随后记者发邮件至该行官网留下的邮箱,但截稿时未获回复。

发力消费金融

2018年年底,渤海银行资产总额1.03万亿元,比2017年年末增长3.18%,在股份制银行里面算是规模较小的。在三家未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中,广发银行资产规模已经突破2万亿元,恒丰银行资产规模在1万亿元左右。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渤海银行正在发力消费金融业务。报告期内,该行零售贷款年末总额1678.40亿元,增速达到41.28%,余额占比29.58%,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同时高于公司贷款11.96%的贷款增速。

“在股份制银行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银行,很多年前就开始布局信用卡业务、消费金融业务等。目前,很多中小型银行通过助贷业务间接发力消费金融,这是一个捷径,可以快速做大规模。”华南某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零售业务战略的推动下,近两年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整体发展快速,部分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与助贷机构合作开展。

“助贷机构往往具有消费场景、借款用户、互联网技术等优势,而银行具有牌照和低成本资金的优势。助贷机构与银行之间的合作,能够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并且逐步提升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能力。当然,双方的合作需要在合规、责任主体清晰的前提下进行,银行也要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能急于求规模而放松风控标准,否则也可能造成坏账风险的上升。”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向记者解释称,在2017年底的现金贷整治政策开始,银行与助贷机构的合作逐步受到监管。

在对公贷款投向方面,渤海银行排名靠前的行业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和零售业。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不良率较高的是制造业,达到10.69%;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为7.57%。

另外,渤海银行采矿业不良率攀升的幅度明显,2017年年底不良率为0.99%,2018年年底达到9.25%。

年报未提上市

作为三家未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之一,渤海银行的上市进程一直备受外界关注。渤海银行成立时,通过设立信托计划引入近200名信托股东(合计持股10%),持股人数突破200人在当时成为一大创新。但这随后成为渤海银行的一大困扰,尤其是其增资扩股和上市的重大阻碍。

按照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拟IPO企业如果有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这三类股东之一,即需要先清理完这三类股东才能上市,因此信托计划是彼时渤海银行上市之路的最大障碍。

年报显示,去年渤海银行股权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体现为,天津信托退出,泛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实业”)、圣恩纳实业(天津)有限公司、天津象合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接手了天津信托持有的该行全部股权。

泛海实业一家独大,接受了8.06亿股,占转让股份的94.82%。到了去年年末,泛海实业代替天津信托成为该行的第六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49%。不仅如此,泛海实业还参与到了渤海银行正在进行的第三轮增资扩股中。

截至去年年底,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61%,一级资本充足率8.61%,资本充足率11.77%,各级资本充足率均符合监管要求。

渤海银行有12家股东,主要股东为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5%、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持股19.99%、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3.67%、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1.67%、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1.67%、泛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9.49%、天津商汇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8.00%。其中,第一大股东天津泰达投资控股为天津市国资委一级下属企业。

信托问题的解决,意味着该行上市的最大阻力已经消失。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近些年该行高层在多个场合均有提及上市计划。

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年底。2018年12月20日,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渤海银行董事、副董事长、渣打银行大中华区战略发展总监冯载麟谈道:“我们都希望将渤海打造成一个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中资银行,因为我们有上市的目标,所以,渤海的企业治理架构需要符合上市银行的标准。”

2017年6月27日,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伏安也曾表示,渤海银行争取在2017年下半年启动上市进程。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之间,品牌知名度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尤其对小银行而言,不实现上市,就不会有全国性的知名度,市场影响力也会有限。“上市对中小银行声誉的提升,作用是非常大的,市场开拓也会更容易些。”曾刚表示。(记者 曾令俊)

关键词: 渤海银行 不良 双升 上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