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研究 >

重庆法院:构建“1+X”机制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9-02 09:08:1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7年,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与重庆市工商联联合制定实施民营经济司法保护意见16条,以此为统领系统构建有开放性、发展性、回应性、具体性的“1+X”工作机制,实现制度配套、措施细化。该项系统机制实施以来,多项创新举措在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取得良好成效。

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机制。重庆市高院于2019年8月在全国率先发布首例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指数体系,纳入重庆重大改革项目可复制可推广计划,并于2020年12月完成试点评估,发布首份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保障试点评估报告,探索可量化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在指数体系指引下,重庆市高院将智慧法院成果融入“执行合同”指标优化,推行网上无纸化立案、智能管理延期开庭、商事案件司法效率可视化等举措。改革完善破产审判机制,通过优化破产重整识别、税务处理、信用修复、注销登记等办理破产的系列配套机制,健全保障体系,发挥破产审判制度优势。

构建三级法院与各级工商联的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明确重庆市三级法院与市各级工商联对接联络的部门和人员,将与工商联的临时性沟通联系转变为常态化联络,实现联系网络全覆盖。自2018年建立联络机制以来,重庆市高院与市工商联联络300余次,收到市工商联支持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80余件。各区县法院积极与区县工商联、商会定期组织举行座谈会,开展法律服务进工商联机关、进企业、进商会等活动。依托各级工商联、商(协)会等组织,将民营企业作为评估重庆法院民营经济司法服务保障工作的主体,纳入每年对全市各级法院的工作评价体系,坚持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标尺衡量工作成效,倒逼法院审判工作的提升。

构建常态化民营企业法律风险提示机制。以帮助提升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能力为着力点,从法院审理的典型个案、类案中,分析企业在设立、治理、管理、经营、决策等环节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对症下药,建言献策,帮助企业健全法律风险防控体系。2019年1月,率先在全国发布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提示书,助力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同年12月,发布民间借贷法律风险提示书,就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法律问题作出风险提示。2021年进一步优化升级法律风险提示机制,形成“法律风险点+典型案例”提示新模式。自2018年以来,共发布8批80件民营经济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涉外商事贸易规则和纠纷解决机制。积极探索在涉外贸易中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国际陆上贸易规则和纠纷解决机制。精审全国首例铁路提单物权纠纷案,深入探索创新以铁路提单为引领的陆上贸易规则,以司法裁判支持铁路提单商业创新实践,形成的规则经验得到最高人民法院推介。构建涉外商事诉讼、仲裁与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畅通法院、仲裁机构、调解机构对接渠道,为涉外商事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灵活多样、自主选择的“一站式”诉讼服务。

构建帮助民营企业提质增效的破产审判救治机制。成立西部首家破产法庭,提高破产审判质效。创新破产审判机制,制定实施《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工作的实施办法》《防范和打击逃废债务行为的工作指引》《重整案件审理指引》等制度规范。建立覆盖全市的破产审判联动机制,协调解决破产中的资产处置、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问题,破产重整、和解拯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重庆市高院与市工商联构建的“1+X”民营经济司法保护机制坚持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导向,创新推出各项务实有效举措,切实满足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多元司法需求,受到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一致好评。尤其是框架体系下推出的多项创新机制,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肯定和推广,取得了突出的良好社会影响。重庆市三级法院与市各级工商联常态化沟通联系协作机制全覆盖,切实畅通民营企业反映问题、提出需求的渠道。依托工商联,将民营企业作为评价法院工作的评估主体,推进涉外商事贸易规则和纠纷解决机制工作,充分发挥破产救济机制功能,让民营企业在司法服务保障上切实得到司法获得感。

关键词: 民营经济 重庆法院 法治化营商环境 司法效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