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研究 >

安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

2021-11-18 10:41:04    来源:国际商报

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上天,76个光子的原型机“九章”问鼎全球最快计算机,世界最薄0.12毫米柔性触控玻璃诞生……安徽制造,惊艳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安徽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大力推动制造强省建设。

在我国制造业版图中,安徽有着重要地位。早在2000多年前,安徽铸造的“楚大鼎”,代表了当时世界青铜器制造的先进水平;安徽人民发明的宣纸,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洋务运动时期,安徽制造出中国第一艘机动船;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又诞生了世界第一台VCD、中国第一台国产空调、第一台国产微型电脑……

近年来,随着制造强省建设的深入实施,安徽制造持续崛起,呈现出“规模总量突破、质量效益跃升、产业能级跨越”的良好态势。

2016年-2020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居全国第三位,制造业增加值迈上万亿元台阶;首次入围全国制造业十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位。

家电“四大件”产量已近亿台,约占全国四分之一;汽车年产量超过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约占全国10%,居全国前列。

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超过20%,集成电路形成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京东方)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投产,液晶显示面板产能约占全球10%。

“中国声谷”成为全国第一个以“中国”冠名、第一个部省合作共建、第一个配套专项支持政策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随着综合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安徽位势之变前所未有,重大国家战略叠加赋能,区位优势更凸显,区域功能更完善,获得了许多过去想获得而没有获得的机遇,安徽制造业发展前景尤为广阔。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国家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有利于安徽全域更好发挥产业承接平台功能,加速集聚人才、技术、产业、资本,更快提升制造业规模、实力和竞争优势。

要集聚更多要素,就必须拥有良好的环境土壤。当前,安徽省已构建形成以制造强省为主体,民营经济、数字经济为“两翼”的政策引导体系,推动出台工业互联网、中国声谷、“三首一保”(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研制应用奖补和保费补贴)等一系列功能性普惠性“政策10条”。此外,安徽省还出台了“民营经济25条”,在全国省级层面第一个出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意见。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报告显示,安徽制造业营商环境排名居全国第七位,其中“政策”项排名全国第二位。

精心培育下,安徽制造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安徽省99家企业“揭榜”攻关76项“卡脖子”难题;认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1149个;培育2818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9户,制造业单项冠军19家。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安徽省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今年,安徽省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新兴产业聚集地的意见》,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数字创意十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下一步,安徽省将组建十大新兴产业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完善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机制,引进更多头部企业和重大项目,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做强做大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六个以上,形成一批千亿乃至万亿级产业。

制造业是经济命脉,是强省之基。只有心无旁骛地把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发展好,壮大体量、提升质量,才能增强安徽的经济实力、综合实力。随着安徽制造强省建设的不断推进,安徽制造必将诞生更多精品,创造更多奇迹。(许 霞 杨 洲 李 波)

关键词: 新兴产业 经济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 人工智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