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研究 >

经营者利用算法分析大数据 降低生产交易成本

2021-11-01 10:26:1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近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在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未来应考虑将算法纳入反垄断监督,这一观点引起广泛关注。张晓慧指出,算法的复杂性以及算法使用者的刻意隐瞒,算法使用者的大型科技公司常会处于事实上的支配地位,特别是有的数字平台公司,以至于形成“算法霸权”,从而严重危害了算法相对人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前不久,央行行长易纲也在国际清算银行监管大型科技公司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表示,“平台公司天然具备‘赢者通吃’属性,可能引发市场垄断,降低创新效率”;未来,我们将发挥好与反垄断部门的监管合力,遏制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垄断行为,积极应对算法歧视等新型垄断问题。易纲还强调,科技向善(TechnologyforGood)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如何在提升金融业创新能力的同时防范负面效应是各国面对的共同挑战。

算法,即解题方案的准确、完整的描述,能够对一定规范的输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所要求的输出。算法可以执行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推理和其他任务。随着计算机的运用,网络的发展,算法对经济活动深度介入。随着算力的大幅提升和数据的海量供给,经营者即可利用算法分析大数据,以便对产品需求、价格变化、客户行为和偏好、市场风险等迅速做出反应,还可以通过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生产交易成本、设置最优价格来获得竞争优势。

近年来,通过算法对外卖骑手时间严格核算现象引发公众媒体热议。还有通过算法,对消费者进行精准广告推销或商品营销等话题也成为热点。据了解,很多经营者通过算法软件来搜索、跟踪、抓取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或其他商业信息,一些数字平台的供应商也通过算法软件来自动定价。但有学者指出,通过对收集的海量数据进行算法处理的自动定价可能会导致价格高于竞争水平。

这个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算法让数字化平台、经营者们热爱,但却让消费者们又爱又恨。如通过算法,平台将你喜欢或正关注的同类东西或信息不断推送给你,于是你不可能不陷入并困于这样一个由精准算法打造的“信息茧房”,以至于时间被吞噬,甚至思考力、自主性等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算法还可通过大数据给用户“画像”并滥用其算法结果,包括对用户的价格歧视、身份性歧视、就业歧视、教育歧视、信贷歧视等。如“大数据杀熟”即价格歧视饱受诟病。

算法如此全面深入地介入我们的经济与生活,其必然具备一定的公共属性。数据显示,2019年87%的中国消费者使用了金融科技,2020年末全球前20大数字平台公司中,中资企业占据五席,2020年中国网上零售额超过了11万亿元。如此庞大的数字经济规模,算法无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运用网络的人,因此,对于算法的监管更为迫切。

算法缺乏监管,就可能存在算法合谋诱导消费者、甚至控制市场的“算法霸权”。如在线不公开排名,偏向利益相关方;由算法引发的价格歧视,同一商品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价格;诱导性信息并隐藏风险,特别金融领域中诱导消费者过度消费等。张晓慧指出,在算法监管上,必须确立公开透明原则,以保证用户受到公平对待,对自动化决策要事前做好风险或影响评估,避免算法滥用带来的风险。

缺乏监管的算法,必然带来算法结果的滥用。谷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等也应引发社会思考与反省。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产业也被提到战略的高度,对于算法监管,需首先明确如下问题如隐私保护、数据的归属权以及数据整合的权限、算法结果应用权等。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从业者完善算法管理制度,优化算法推荐,定期审核和评估算法模型,加强内容管理,促进算法应用向上向善。促进算法应用向上向善,是算法监管的方向。

加强算法监督促进科技向善。随着智能经济的发展,如何保证科技向善,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加强算法监督应引起广泛关注。(何翠云)

关键词: 算法分析大数据 生产交易成本 经营者 垄断行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