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研究 >

“另类”的鲜奶吧模式 一鸣食品落进“增收难增利”的怪圈

2020-12-18 14:28:40    来源:南方财富网

提供IPO领域专业资讯,关注格隆汇新股

乳业江湖,伊利蒙牛两大寡头格局相持已久。在两大巨头笼罩之下,总有些不服气之人想扬名立万。前日,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一鸣食品”)刚刚结束其在A股的招股,即将登陆上交所。

一鸣食品的创始人朱明春,于上世纪80年代在鸡禽养殖领域远近闻名,曾被人 民日 报评为“养鸡大王”,后选择跨界进入乳制品领域,2005年创立了一鸣食品。

据iFind数据。2016年-2019年公司营收从12.54亿元增长到19.97亿元,复合增速为16.78%;同期公司净利润则从1.49亿元增长到1.74亿元,复合增速为5.31%。

看来,一鸣食品落进了“增收难增利”的怪圈,这又是为什么呢?

“另类”的鲜奶吧模式

在一众乳企中,一鸣食品的业务模式颇为另类,它既做牛奶又做面包,再通过旗下的“鲜奶吧”销售。据招股书披露,鲜奶吧门店提供了公司超过7成的营收。

所谓“鲜奶吧”,类似街边常见的面包店,主要作用就是缩短鲜奶从牧场到消费者手上的时间。因为鲜奶就是指牛奶离体24小时之内的牛奶,并非我们平常在超市货架上看到的那些纯牛奶,所以,能否缩短鲜奶离体后到达消费者手上时间是重中之重。

公司以线下鲜奶吧为主要销售渠道,因此门店的扩展是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一鸣食品采用直营店与加盟店结合的模式拓展。

报告期内,加盟店数量增速较快,从2016年的891家扩张到了2019年半年度的1222家;直营店则从2016年176家增长到2019年半年度的302家。其中,加盟店营收占比超过50%,略高于直营店。门店快速扩张,的确让一鸣食品在浙江打出了名号。

不过,加盟店天然的低毛利拖累了一鸣食品的业绩。据招股书披露,乳品和烘焙业务上,直营店毛利均在60%上下,而加盟店毛利均在30%左右,约为直营店毛利率一半。

而在管理层意识到这样问题的前提下,有意提高直营店的数量来获取更高的利润,但相应带来了销售费用的攀升。据招股书披露,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从15.91%上升到24.94%。对于净利率的拖累比较明显。

辐射半径受限

除了利润问题,鲜奶吧模式下,业务规模的扩大也存在难点。

线下鲜奶吧门店受限于牧场辐射半径。虽然,一鸣食品有自营牧场,但是也仅局限于江浙一带,未来想要突围“包邮区”,必然要有其他地区的牧场,可现有的大型优质牧场几乎被伊利蒙牛等头部乳企包圆了,一鸣食品的扩张之路未来将会受到限制。

据招股书披露,目前公司生鲜乳仍然依赖外部供应商,每年外购比例超过80%,意味着即便是在江浙大本营经营多年,公司尚且不能自给自足,更何况向外地扩张。

一鸣食品之前曾试水过线上销售,但由于销售业绩太差而被放弃。这也意味着如果一鸣食品不能更大范围铺开线下门店,那么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区域性乳企。

而对于乳品来说,品牌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一鸣鲜奶吧虽然在浙江地区拥有一定知名度,但是与伊利等行业巨头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养鸡大王跨界做乳企的勇气值得赞赏,但一鸣食品当下依赖的“鲜奶吧”模式尚存在“增收难增利”的问题。而且,未来公司向全国扩张的道路还有上游牧场位置的限制。与当前的行业巨头相比,一鸣食品还很渺小,能否充分发挥独特优势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 一鸣食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