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研究 >

参赛都能获奖、拿奖拿到手软,瞄准的都是家长的钱袋

2019-11-14 08:56:1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如今,不少家庭都会为孩子报上一两门艺术培训课程。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机构琢磨透了家长的心理,组织了名目繁多的艺术类赛事,凡参赛都能获奖,不少孩子拿奖拿到手软。在看似光鲜的表象背后,一些家长也有难言之隐,有的甚至大呼上当。

书法、绘画、舞蹈、器乐、声乐等……你能想到的艺术门类都有比赛。“凡学必赛”,让本应给孩子进行美育教育的机会,变成了瞄准家长钱袋的比赛产业链。一些比赛还冠以“国际”“大中华”的招牌,让人感觉“高大上”,实则“一纸奖状”无异于“一张废纸”。

家长看中的是奖杯,培训机构看中的则是参赛报名费、培训费、外地参赛住宿费等,想深挖的不是学生的潜力,而是家长的钱袋。培训机构组织比赛,加课集训能赚钱,反过来,学生参赛拿奖,又能成为他们再次招揽生源的招牌。

“凡学皆比赛,凡赛必获奖”,就像上演一场“国王的新衣”。不少家长虽然竞相在朋友圈晒出孩子的奖杯奖状,其实心里也明白,“人人有奖,评奖意义何在?”很多“野鸡”比赛,只不过是让家长花钱买奖。

可即便如此,艺术培训类竞赛仍受追捧,反映的深层次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家长也不想被培训机构耍得团团转转,玩这种自娱自乐的参赛游戏。但在教育起跑线面前,大家都想抢跑。你在试验快乐教育,别人家的孩子却在学“十八般武艺”。

什么才是反映孩子真实综合素质的标准?“一考定终身”、“证多不压身”还有很大的市场,不少家长不得已绕着几张参赛证书打转,被培训机构设计的考试游戏裹挟。

想要切断“凡学皆比赛,凡赛必获奖”的比赛产业链,须从多方入手,综合施策。关键性的一点,是回归艺术教育的初心,让孩子从中找到能陪伴终生的乐趣。防止艺术培训片面偏向考级、沦为比赛,让各种竞赛、证书与升学脱钩,就是斩断畸形培训产业链的利器。

今年7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规定,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各地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切实减去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在升学中的加分项,促使教育环境不断净化。

面对不怀好意的黑培训机构,要敢于亮剑,加强教育行业监管,树立行之有效的行业规程,斩断资本伸向教育的黑手。

与此同时,面对日益增长的艺术学习需求,应当不断提高公益性艺术教育的普及率。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和艺术活动,让更多学生接受高质量的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挥志愿团体作用等方式,让学校艺术社团、少年宫以及社区艺术志愿者,在艺术培训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杨思琪、刘晶瑶)

关键词: 拿奖拿到手软 钱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