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研究 >

备受全市场关注的原油期货即将在3月26日上市了

2018-03-20 14:51:34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备受全市场关注的原油期货即将在3月26日上市了,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大宗商品,备受市场瞩目,以中国今日之国力推出这样的重量级商品期货,无论成功与否都将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然而,推出原油期货究竟能不能成功?是短期内就能有所成绩,还是将在一段时间内经历波折?原油期货的推出时机是否合适?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原油期货为何衰落?这些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心中还是没有答案。

乐观主义者认为,原油期货将给中国来带全球石油定价权,甚至能够挑战石油美元霸权;而悲观主义者则认为,难免重蹈93年“第一代”原油期货惨淡收场的覆辙。

带着这样的疑问,新浪期货频道试着用4篇系列报道,从几个层面去解开原油期货神秘的面纱。请看新浪财经特别策划:原油期货上市系列报道第一篇:《因何之名》

作者:水翼、托马思杨

新浪财经讯 原油期货将于3月26日在上海能源中心挂牌上市,原油作为一项世界级的大宗商品,终于也要迎来“中国时刻”。我们首先想要弄明白的就是中国为什么要推出原油期货?现在是推出原油期货的好时机吗?

1、中国原油期货意图填补亚太原油基准价的空白

中质原油门道多 古巴成中国石油人的祖师爷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接近67%,2017年全年原油进口量突破4亿吨(约合30亿桶,每人约合2.3桶)原油进口金额达1623.3亿美元。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此庞大的利益和市场,中国购买原油却依只能照欧美原油交易所的价格定价。目前全球石油贸易量的85%都会参照原油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其中美国的WTI原油与英国的布伦特原油两雄称霸,事实上统治了全球的原油定价权。

在整个亚太和中东地区,实际上成了一块“无主之地”纵使中东有最高的产量,亚太有最大的消费量,但是却没有一个可以代表该地区的原油期货价格存在。

另外美国和伦敦石油期货均为品质较高的轻质低硫原油,而中国进口的多半是中质含硫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实际上很难反映出中质原油的供求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大庆油田开采后,如何炼油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大庆原油粘稠且含蜡较高,炼油过程中经常发生着火和管线堵塞事故。

铁人王进喜拼了命采出的油不会炼可怎么办?正当中国石油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古巴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急需的石油技术,中国炼油水平直接超越苏联,详细请见文末彩蛋:《古巴教我来炼油》。

实际上,大庆原油已经是中国产出的质量最好的原油了,中国其他油田如胜利油田的油质更加令人头疼,不过也正因为这样的历史因素,中国的石油炼化技术从一开始就习惯了中质和劣质原油,也一直进口类似的原油,而中质原油也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油品。(实际上中国产原油质量较差,基本都不符合交割标准)

所以,欧美喜欢的轻质原油的紧俏与否并不应该决定我国常用的中质原油价格。

就好比泰国的香米歉收涨价,那我们中国的普通大米为什么也要跟着同样的涨跌呢?如果用泰国香米的价格定价国内的普通大米,实际上就忽略了中国普通大米的真实供需状况。

也正因为中质原油和劣质原油的供需状况与轻质原油并不相同,中国原油期货的推出就能够成功的发挥比较优势,借助庞大的内需市场创出一片天。

2

时至今日,原油已经成为了全球化的大宗商品,但是国际原油市场针对价格歧视仍然没有消除。你可以说世界是平的,但是石油贸易却是倾斜的。(编辑吐槽:其实世界也不是平的,就连大海也不是,在巴拿马运河地区,太平洋的海平面比大西洋低六米)

由于亚太地区缺乏权威的石油期货市场,单一客户面对OPEC巨头谈判时处于不利状态。

由于亚太地区现货市场各国市场割裂严重、参与主体较少、成交量小、易被价格操纵;另一方面,单一机构报价难以客观、真实地反映亚太市场真正的供求情况,石油输出国组织利用店大欺客的便利,迫使亚太客户接受了更高的石油价格,即所谓的“亚洲溢价”。(参见文末延伸阅读2:《何为原油亚洲溢价》)

设立原油期货,形成价格基准,才能反映中国的真实供需情况,反映出了供需,才能在定价权上谋求一席之地。

据专家统计,15年间沙特销往亚洲的原油扣除运费因素后比销往欧洲的原油贵1.5-4美元/桶以上,甚至出现过把沙特的原油先运到美国,再运回中国的价格都比沙特直接卖给中国的低。

仅仅 “亚洲溢价”这一因素,就使我国进口原油每年要多支出数十亿美元,并且由于原油价格的溢价,导致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全部出现溢价(参见文末延伸阅读3:《LNG市场的“亚洲溢价”问题》)

3

我们国家组建期货市场的初衷就是服务实体经济,原油期货要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呢?主要体现在通过远期供求关系的博弈,发现长期的价格趋势。

现货市场仅能反应当前的供求状况,大家在市场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简单明了。

但是实体企业经常需要安排整年甚至跨年的经营和生产,而远期价格的揭示,则可以帮助实体企业避免成本干扰从而安心生产。

例如航空公司显然在春节、十一黄金周期间用油量激增;而相应的工业企业因为放假则用油量会大幅度减少,同理炼油厂放假减产、私家车出行增多。

那么究竟下一个小长假用油量是增加还是减少呢?如果每一家企业都在期货市场释放远期的生产预期,那么实际上就等于给出了市场指引。

这种价格发现功能一旦被市场所认同,则大量的实体企业就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合理的安排未来的运营费用。航空公司可以提前锁定运营成本,而生产企业可以根据供需调整生产计划。

只要原油供需双方都会在远期市场挂出自己的需求和供给,未来的价格就会因此而被揭示。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一定会存在盲目跟风和炒作,但也正是这些投机资本,为市场提供了宝贵的流动性。同时投机资本也会尽量全面的了解市场供求,预测未来的价格并从而获利,在正常的市场秩序下,这样的投机行为能够更加准确的帮助发现价格。

中国的原油期货如果能够真实的反应未来中国原油的供需状况,那么实际上可以说就将原本被淹没的中国声音传达给了世界,全球原油定价中就可以直观的反应了中国的供需状况,这本身就是中国对原油定价权的一种掌控。

真实的反应中国的供求就是定价权,而不是操纵价格。

4、倒逼石油行业加速改革,打破事实性垄断

目前在中国,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这“三桶油”,基本建立了各自独立的原油生产、炼制和进出口体系,长期处于垄断地位,成品油的价格基本是参考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仍然由发改委指导价格,并不能充分的反应各地区的供求关系。

对此,中国期货业协会非会员理事张宜生曾表示:

长期以来,国内石油价格仍然是半封闭的市场,在众多因素中固然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但权威价格形成机制却是其中一直难以破解的核心要素。

面对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巨头为主导的上游企业,和以民航、运输、汽车和农用车为主的广大下游企业之间的价格矛盾,积极引入市场化的定价机制,长久的垄断也将会随着国内石油期货的问世向市场化转变。

而市场化就意味着竞争随之来到,2017年国家下发《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从国家层面鼓励打破垄断,鼓励强调市场定价。而启动原油期货可以倒逼三桶油加速市场化进程。

5

此次原油期货有两个亮点,一是国内首个国际化期货,二是交割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而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尤为敏感。

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65%,因此不夸张的说,原油贸易线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就是:我国原油战略储存能力仍略显不足。截至2016年底我们国家的战略储备原油3197万吨,约等于2017年全年进口量8%,或者相当于29天的原油进口量。

对石油进口国而言,战略储备是对付石油供应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对于节制油价的剧烈涨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然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能不能在这宝贵的石油库存之前,建立起一到“金融防线”呢?能不能利用金融的力量,而不是动用实际的原油储备去争取中国的利益呢?

美国利用其超级大国的地位,将美元与石油挂钩,将美元的价值锚定在原油这种最基础的大宗商品之上。无论是纽约WTI原油还是伦敦布伦特原油实际上都用美元计价,美国通过操纵美元币值的涨跌,实际上间接控制了全球98%的原油期货交易,国际能源的定价权牢牢地落入美国人手里。

中国能否借鉴“石油美元”模式,建立“石油人民币”模式呢?

而践行这一模式并非不可能,中国的原油进口地区主要是俄罗斯、中东、中南美洲,自2015年俄罗斯、伊朗、安哥拉和委内瑞拉等中国主要的原油进口国已可以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期货结算用人民币并无太大阻碍。

同时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也向上述国家和全世界输出大量的工业制成品,双方均存在利用人民币实体结算的可能。

此外由于页岩油的开采,当前原油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中国这个大买家的话语权进一步提高。如果中国能够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原油期货市场,那么意味着全球的卖家都可以在中国这个市场上出售本国生产的符合交割标准的原油。大家都能在上面公平交易,双方都有利,何乐而不为。

同时这个市场可以配合“一带一路”战略,以上的出口国都并非发达国家,借助其投融资需求,鼓励其结算石油留存人民币用于购买中国制造的产品,便于扩大我国的出口需求,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石油人民币”前景美好,即使不能撼动全球“石油美元”,但如果能够确立区域性的“石油人民币”模式,也是人民币之幸,中国之幸也。

6、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原油期货能成功吗?

虽然原油期货的梦想很美妙,但现实是目前全球期货市场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占据了期货市场98%的交易量,中国的原油期货胜负难料。

纵观原油史,中国也不是第一个想夺取中东与亚太定价权的国家,日本、印度、新加坡、阿联酋都曾试图争取原油的定价权,也都推出过自己的原油期货产品。

甚至中国目前的燃料油期货也已经萎缩,第一次推出的上海原油期货也惨淡收场,这些国家的原油期货建设为什么失败?这对中国的原油期货又有什么经验与教训?敬请期待原油期货第二篇-《胜败有凭》

关键词: 原油 期货 市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