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外汇 >

7月美元指数延续涨势不断走升 月内累计涨幅3.3%

2022-07-15 08:27:48    来源:国际商报
美元指数7月13日最高报108.59,触达20年来新高位。进入7月,美元指数延续涨势不断走升,月内累计涨幅3.3%。美元指数再度飙高的直接因素是6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9.1%,创1981年11月以来最大增幅。不出市场所料的高通胀数据,创40年新高的月度CPI巩固了美联储激进加息以抑制通胀的市场预期,同时也加重了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市场预计美联储7月加息1%的可能性高达75%。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认为,美元指数持续攀升导致欧元、日元持续贬值。伴随美联储加息与缩减资产负债表等紧缩政策步伐,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一路上行;6月中旬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加息力度已是26年以来最大,美元指数也站上108点高位。美国紧缩政策是为了对抗创纪录的高通胀(1980年以来)与低就业水平,以期利用超预期紧缩抑制高通胀。

美联储紧缩政策和美元指数持续上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叠加欧元区、日本等经济下行压力因素,7月12日欧元兑美元20年来首次跌破平价底线,报0.9999,后回调报1.0038;日元也跌至136.88(1998年以来新低位)。7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小幅走跌269个基点,收报6.7345;相对来说,人民币汇率在复杂外部环境下表现出了相对稳健的走势。

美元指数创新高不可避免地“联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全线下跌,从能源到工业原料再到农产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调。铜价已经由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的高点累计下跌超过30%,跌回2020年年底的水平,原油价格也下跌超过10%。不断收紧的流动性和快速上升的资金成本使得投机资金从大宗商品市场流出,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成为价格下跌的主要推动力,加之当前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市场对未来大宗商品的需求预期悲观。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大宗商品价格结束了持续上涨的势头,波动性加剧。

美元指数创新高还主导了新兴市场的资金外流潮。一些中等类型的国家例如阿根廷、土耳其等,资本大规模外流,本币持续大幅度贬值,经济承受巨大的压力。美联储加息过程中,大量美元逃离新兴国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表示,“有的国家由于资本外逃(可能)引发企业倒闭,还有失业率的急剧增长。所以每次美联储货币政策和美元指数的大变化都给新兴经济体带来极大的冲击和经济上的痛苦。”

例如,外国投资者在7月上旬抛售了价值3.203亿林吉特的马来西亚股票,这标志着外国资金近一个月流出马来西亚。而且,马来西亚并非孤例,除中国以外,亚洲一些较具规模的股债市场多现2007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资金外流现象,并且这一现象可能只是刚刚开始。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基金从印度、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和泰国等亚洲各区域市场净抛售了400亿美元股票,意味着这些地区二季度的资本外流总规模已经比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2013年的缩减恐慌以及2018年美联储上一次加息周期峰值时还要高。由于美联储的激进升息政策仍在进行当中,料将促使外资继续从亚洲出走。

最痛苦的莫过于日前宣布国家破产的斯里兰卡。这个南亚岛国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比重过高、外债规模过大,这也是斯里兰卡债务违约的核心原因。在全球资本跟随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回流美国的背景下,斯里兰卡货币大幅贬值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短短几年间,斯里兰卡从南亚一个中高收入国家走到“国家破产”的地步,这个拥有2200万人口的“印度洋明珠”,如今正面临着创纪录的通货膨胀,燃油、食物及医药短缺,民生陷入极大困境。

美国通胀率“破九”,这一新高数据所牵扯、拉动的财政与金融货币政策操作及外溢效应令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寝食难安,而国家破产的多米诺骨牌已经倒下了第一张,接下来又会是哪家呢?(路虹)

关键词: 美元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 人民币汇率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