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外汇 >

买房摇号官员打招呼 损害的不仅是商业信誉

2018-05-31 11:56:00    来源: 北京日报

据央视新闻报道,西安市长安区纪委确认,的确有公职人员向开发商打了招呼,介绍关系户购房,但是具体涉及了多少人,他们通过什么形式完成了交易,打招呼的过程中又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行为,这一切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5月24日晚,一份疑似融创“南长安街壹号”房产项目部分摇号购房者信息登记表开始在网上传播。这份登记表显示,多套楼房被当地多名政府工作人员内定。据《华商报》报道,名单共涉及13个单位、45人,记者核实发现其中20人姓氏或姓名职务相符。

从一开始网曝内定,到其后开发商发表声明,矢口否认内定,称网传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恶意诋毁公司形象”,再到名单上的名字逐步被对应为现实人物,事件的脉络日渐清晰。不知那家信誓旦旦、诅咒发誓宣称“公开摇号过程有公证并录像,过程公开、公正、公平”的企业,还有什么说辞?

政府工作人员“内定摇号”,争夺的是购房优先权,并不意味着不付钱,或少付钱。也因此,一些人认为此事不过是一次“插队”,仍属于商业行为范畴,讲人情、拼关系,肯定不合适,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政府工作人员“内定摇号”,首先违反了相应的程序与规矩,妨碍了商业公平、社会正义。既然整个过程都公开透明地摇号,那为什么政府工作人员可以例外?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这对于那些苦苦排队、焦灼地期盼摇到号的一般民众而言,都是不公平的。

此外,据媒体调查发现,这些关系购房人的身份,均是与地产相关的权力部门。如质监、规划、房管、城改、供电、国土、建设、城管等,除了几名区领导外,大部分都是行政主管部门的局长、主任、处长、科长等干部。这些人的权力范围均与地产项目有着扯不清的关联。这就难免让人怀疑,其中可能存在公权力与商业的交换与勾兑。

相信在接下来的调查中,会有更多的信息被披露出来。但也应注意到,若干疑点仍需进一步澄清。

一方面,正如企业此前声明的那样,既然摇号过程有公证并有录像,那么,“内定”的操作又是怎么完成的?根据相关人员披露,购房者信息一旦录入系统,进入摇号环节,就由程序自行操作,人为干预不再可能。果真如此,或许这些掌握着地产企业命脉的官员们,他们的房源是预留的,根本没有进入摇号系统。那些眼巴巴的摇号者,面对的其实是残缺的房源。当然,也不排除技术层面的“捣鬼”,无论如何,都应该深挖严查其中究竟有没有利益输送。

另一方面,很多人都在质疑:官员“内定”房源,公证机构在干什么?如果所谓的“公证”,每一次都沦为邀请方弄虚作假的道具,成为一种必要的“背书”,则这样的公证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还有,从目前“南长安街壹号”曝出问题看,此类关系户“内定”房源的现象或许并非个例。这也提醒有关方面要加强监管,及时介入,以维护最起码的秩序。事实上,此事被曝光后,西安市长安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迅速召开会议,警示10多家在售商品房项目和刚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项目,要求在售商品房时,全程邀请公证机关参与、录制整个过程、邀请媒体参与监督;同时要向社会公开所有房源信息、公开摇号选房规则、摇号选房过程要全部公开、依次递补购房过程也要全部公开。

必须认识到,公平公正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应该成为公共生活中的必需品,贯穿公民生活的全部。“内定摇号”事件,损害的不仅是公平竞争的商业信誉,连带受损的,还有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在公众抢房的背景下,西安曝出的这一案例,一方面,撩拨了公众情绪,引发社会焦虑;另一方面,官员纷纷动用关系抢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当地房地产价格急骤上涨的幕后推手,造成更严重的市场后果。

关键词: 官员 信誉 商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