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推荐 >

呷哺呷哺:两名高管离职引风波 市值蒸发超22亿港元

2021-07-08 09:21:52    来源:投资者网

股价一路走低的呷哺呷哺(00520.HK),近日又因高管人事动荡被卷入舆论漩涡。

6月28日,呷哺呷哺前CEO赵怡“被罢免”后的个人声明在各大社交网络流传并被媒体报道,声明中提到5月20日,在刚宣传完呷哺品牌回程火车上,在未获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被要求参加紧急会议,并在会上被解除了行政总裁的职务。其后,呷哺呷哺于6月14日宣布了免除其执行董事职务的“议案”。

值得关注的是,自今年3月起,股东高瓴资本和摩根士丹利相继对呷哺呷哺进行清仓式减持,截至7月5日收盘,呷哺呷哺的股价今年已经腰斩。这与经营状况不无关系,从业绩表现来看,呷哺呷哺2019年和2020年净利润分别下滑37.7%和99.4%;这与高管人事动荡也不无关系。

这家曾经凭超高性价比(人均消费不过50元就能吃顿火锅)风靡全国,在饭点“一号难求”的小火锅,究竟怎么了?

1

近期两名高管离职引风波

公开资料显示,1998年,台湾创业者贺光启将风靡东南亚地区的吧台式小火锅引进中国大陆,在北京创立了呷哺呷哺。依靠过硬的口味,干净的卫生环境和有力的性价比,呷哺呷哺在北京一炮走红,并开始了扩张之路。人均消费不过50元就能吃顿火锅,再加上2003年非典后消费者逐渐形成的“分餐”意识,呷哺呷哺迅速打开市场,并于2014年12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港股第一家上市火锅企业。

近期,呷哺呷哺则是因一则“罢免”公告和声明再次引起了市场关注。

6月14日晚间,呷哺呷哺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决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建议罢免赵怡的执行董事职务。此前的5月21日公告称,“因集团若干子品牌表现未达到董事会的预期,赵怡的管理方式及理念与董事会其他成员存在重大差异,允许赵怡继续参与公司管理将不符合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最佳利益。故解除赵怡行政总裁职务。”

这里提到的子品牌,业内人士认为指向其主导的“in xiabuxiabu”,该品牌于2019年10月发布,主打年轻新生代消费人群,而在公司2020年度业绩报告中,该品牌完全没有被提及。

6月27日,赵怡发表个人声明对于呷哺“表现未达预期”的说法予以否认,对于赵怡声明中提到的“未获事先通知”的说法是否属实,以及为何召开“紧急会议”,可否从公司门店数量、净利润、增速等方面阐述“表现未达预期”,《投资者网》专门向呷哺呷哺致函寻求答案,尽管收到呷哺呷哺3名工作人员邮箱的回执,表明对方已经收到邮件,但多个工作日过去,却未收到公司方面的任何解释。

据公开信息,赵怡是呷哺呷哺近期离职的第二位高管,4月16日,呷哺呷哺宣布凑凑CEO张振纬于前一日离职,不再担任集团内的任何职位。

赵怡声明称,其在2021年4月20日被通知安排休假,恰好是公告宣布凑凑CEO张振纬离职发布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就两者纯粹是时间上的巧合还是管理层的安排,具体原因为何?呷哺呷哺亦没有做出回应。

2

遭清仓式减持与股价暴跌七成

2020年,呷哺呷哺餐厅创造了2.4亿元的经营利润,而凑凑餐厅创造了2.25亿元的经营利润,从数据来看,凑凑称得上呷哺呷哺业绩“第二支柱”。

今年4月16日,凑凑CEO张振纬离职的消息传出,4月19日,呷哺呷哺股价一天跌去14.91%、市值蒸发超22亿港元。

随后,中金公司下调了呷哺呷哺股份评级至“中性”,对其目标价亦下降52%至10.56港元,同时将今明两年盈利预测分别下调3%及4%。7月6日,花旗银行研报提到,预计公司分店扩张步伐将放缓,下调其2021及2022两财年销售预测分别13%及15%,并下调各财年盈测分别27%及44%,目标价由18.2港元降至13.9港元,考虑估值不高、同店销售增长上行风险,以及市场期望低,维持“买入”评级。

据Wind数据,自今年3月起,呷哺呷哺的股东高瓴资本和摩根士丹利相继对呷哺呷哺进行清仓式减持,赵怡在今年的1月份和4月份两次减持自己手中的股票,累计套现达3000多万港元。

今年2月11日,呷哺呷哺股价曾达到27.116港元历史高点,之后便持续下跌,7月6日收于7.43港元,近五个月跌逾七成。

呷哺呷哺股价“奔跑式滑落”的背后,固然有高层人事动荡带来的影响,也与其过去几年的业绩表现,以及小火锅的竞争格局加剧不无关系。

3

构建“护城河”还需定位清晰

近年来,呷哺呷哺餐厅陷入到持续的业绩疲软中。

2016-2018年,呷哺呷哺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39.74%、14.17%和10.07%,增速每况愈下。到了2019年,首次出现负增长,降幅37.7%。而2020年呷哺呷哺业绩受疫情影响严重,营业收入54.55亿元,同比减少9.5%;净利润仅为183.7万元,同比减少99.4%。

净利润连降的背后,一方面,与其“性价比”缺失有关;另一方面,小火锅竞争加剧,“老一辈”呷哺呷哺未构建起强有力的“护城河”。

《投资者网》研究员亲测及走访呷哺呷哺小火锅店,10年前,呷哺呷哺1个套餐30多元,价格很实惠,门店装修颜色鲜亮,干净卫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前去就餐,高峰期甚至需要排队等号。

而近几年,有消费者表示:“呷哺呷哺以前的调料台有近30多种,如今只有十几种,而且菜品价格越来越贵。”特别是疫情后,餐饮食材成本不断上涨,呷哺呷哺的菜品价格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与此同时,顾客的消费能力并未明显增加。

性价比高、实惠、方便、快速,正是呷哺呷哺最初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原因,但现在,这些光环渐渐褪去。不少消费者反映,过去,呷哺呷哺被吐槽的更多是服务,现在则是价格和性价比。也有网友戏称,呷哺呷哺已经变得“高攀不起”。

根据财报,呷哺呷哺的客单价从2017年的48.4元涨到了2020年的62.3元。随之而来的,是呷哺呷哺翻台率的下降。据统计,2017-2019年,呷哺呷哺的翻台率从3.3一路下降到2.6,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上半年,翻台率一度低至1.8。

价格越来越贵,呷哺呷哺早年间“小火锅”独一无二的优势已经风光不再;另一方面,更多小火锅的出现,也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对呷哺呷哺造成市场冲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抛弃呷哺呷哺,就像一些网友所说的那样:“吃呷哺呷哺还不如去吃自助餐火锅,菜品更丰富,口味还更好!”

快餐品牌中,吉野家较早介入小火锅领域,2016年就推出了“一人食”小火锅。根据大众点评上的信息,吉野家的一人食火锅套餐价格在35.9元-48元之间,与其招牌牛肉饭价格基本相当。

不只快餐品牌,近几年在家火锅模式兴起,尤其是疫情过后,莫小仙、自嗨锅、食族人等自热火锅品牌相继出现,每日优鲜、盒马、叮咚买菜、快点等生鲜电商也纷纷推出了“火锅到家”的服务。

反观呷哺呷哺,至今仍未构筑起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其模式能达到一定市场接受度,也仍然缺乏竞争优势。“小火锅品类不存在什么技术门槛,主要是靠食材和渠道取胜。”

一位餐饮业内人士告诉《投资者网》,“快餐小火锅”或“自助小火锅”的房租、人力等支出成本不是那么高,且其有主营业务做靠山,该业务收益不好时可以随时关停。

对于新兴的小火锅们会不会对呷哺呷哺造成冲击,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呷哺呷哺原来的小火锅已有一定市场,但当面对新兴的消费群体时,它无论是从食材、场景还是服务客户等方面来说,都欠缺经验,与此同时,呷哺呷哺自身的原有优势已经在慢慢丢失。”

在年内人事变动的同时,呷哺呷哺2020年营收、净利润双降,赖以起家的小火锅模式竞品纷至沓来。对此,创始人贺光启担任新CEO之后如何破解?他能否带领呷哺呷哺走出困顿、重返辉煌?这些问题还等待 时间的考证。(思维财经出品)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关键词: 呷哺呷哺 市值蒸发 高管离职 清仓式减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