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推荐 >

北京全市厨余垃圾质量达标桶站超过7成

2020-08-04 09:44:29    来源:北京日报

本市垃圾分类实施三个月

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增4倍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已满3个月。昨天下午,市城市管理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城管执法局、市民政局、市妇联等部门联合通报新版条例实施3个月来本市垃圾分类开展总体情况、执法情况及社会动员情况。记者了解到,3个月来,全市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增长4倍有余。接下来,本市将在社区广泛开展“盯桶”“守桶”行动,市妇联还将组建7000支、10万人的巾帼志愿者队参与桶前值守。

全市厨余垃圾质量达标桶站超过7成

新版条例实施3个月来,全市厨余垃圾分出量增长、其他垃圾日清运量下降的良好态势得到巩固。

据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张岩介绍,7月份,全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764吨,分出率达到8.13%,较4月下旬的日均309吨,增长470%,较5月份的日均740吨,增长137%,特别是7月下旬,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甚至突破2000吨,达到2093吨。与此同时,7月全市其他垃圾清运量日均1.996万吨,同比去年下降26%。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市厨余垃圾分出质量、桶站设置达标率、指导员值守率等多项指标也逐步提升。其中,全市厨余垃圾质量达标的桶站数已达到75.3%;分类容器设置率达93.2%,容器更新标识比例85.5%,容器整洁完好率93.4%。桶前垃圾分类指导员和巡回指导员值守率也由5月初的20%至30%上升至7月下旬的56.2%,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普遍在80%以上,全市有97%的居民小区已开展宣传活动。

另外,截至7月底,全市共新建改造分类驿站436座,完成2.2万组分类桶站提升改造、1082辆运输车涂装和208座密闭式清洁站改造。目前,全市共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4座,可基本满足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将因地制宜推广厨余垃圾就地处理

张岩表示,下一步,全市将在社区、小区优先设置分类驿站,加快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密闭式清洁站提升改造和收集运输车辆统一涂装,完善大件垃圾暂存点、可回收物投放点布局建设。结合大型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及农村需求,因地制宜推广厨余垃圾就地处理。

同时继续提高厨余垃圾分出数量和质量。在社区实施看桶行动,利用人防加技防,提升桶前值守率,软性劝导和刚性约束并重,进一步落实厨余垃圾分出质量不合格不收运制度,形成倒逼机制。

市城市管理委还将继续推进督导、抽查、暗查等工作,聚焦问题点位狠抓整改落实。严查混装混运,对前期已经通报的问题,实施“回头看”,确保整改成效经得起检验。

立案查处违法行为6990起

据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温天武介绍,截至7月31日,全市城管执法部门累计检查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单位18.86万家,发现问题1.39万家,问题率为7.37%;立案查处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6990起,并对群众举报强烈、违法行为严重的99起生活垃圾混装混运违法行为立案查处。

温天武表示,3个月来,全市对个人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和处罚力度持续加大,目前已立案查处个人违法行为3323起,立案量占全部立案量的比例从5月份的34.04%上升到了7月份的58.20%。存在的主要违法行为包括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入相应标识的收集容器,随意倾倒、抛撒、堆放城市生活垃圾,违反规定倾倒建筑废弃物等。市城管执法部门在丰台区王佐镇怪村检查时发现,某市民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放混投。由于该市民曾因此类行为收到过书面警告,后再次违反规定且未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因此对其予以行政处罚。

温天武表示,下一步,本市将持续强化执法处罚。开展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各行业主体全覆盖检查,加大对桶站设置、生活垃圾运输车辆涂装、运输规范等方面的检查,通过执法倒逼机制促进企业、个人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同时,查处、曝光一批混装混运、拒不整改的违法企业和不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居民个人,通过舆论监督、引用公示制度等措施,促进问题整改,推动习惯养成。

将建7000支巾帼志愿者队参与桶前值守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推进,市妇联、市民政局等单位也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垃圾桶值守和垃圾分类宣传行动中来。

据市妇联副主席赵红伟介绍,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市妇联第一时间面向广大妇女和家庭发出倡议,并联动各级妇联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家”行动,通过展览展示、宣传咨询、科普游戏、抖音直播、线上“有奖答题”、趣味比赛等多种形式,倡导妇女和家庭参与垃圾分类。

“为带动更多家庭行动起来,我们创新选树宣传‘首都最美家庭’,第一季度推选的80户‘首都最美家庭’全部都是抗疫家庭。第二季度将把垃圾分类家庭作为一个重点,树立广大家庭学习的榜样。”赵红伟说,接下来,市妇联将充分发挥“最美家庭”的示范作用,集中选树一批垃圾分类“最美家庭”、京津冀“最美绿色家庭”,并组织59万户各级各类“最美家庭”开展带动活动,形成“最美家庭做示范、百万家庭齐参与”的社会效应。

此外,市妇联还将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为家庭参与垃圾分类提供服务支持。比如,对巾帼家政企业负责人及家政员骨干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带动50万家政员形成良好垃圾分类习惯;依托市妇联20个团体会员,在行业女性群体中培育垃圾分类推进工作骨干力量;广泛动员48万首都巾帼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培育建立7000支、10万人的专业巾帼志愿者队伍,参与“桶前值守”“敲门行动”等社区治理。

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也表示,接下来,将面向全社会发起再宣传、再动员。组织动员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签订垃圾分类个人承诺书并尽快到社区报到,参与桶前值守等活动。同时,动员下沉干部、在校学生、工青妇联、行商协会、共建单位、群众组织、社会组织等7类人员下沉到社区参加桶前值守,一方面可以解决守桶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进行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垃圾分类的氛围和声势。(记者 王天淇)

关键词: 厨余 垃圾 分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