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推荐 >

北京经济从重量到重质 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2018-02-24 15:25:03    来源:新京报


人口膨胀、资源紧缺、土地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2014年之前的北京,因定位模糊,各种功能聚集,人口一度以每年35万人的速度增长,人口资源环境矛盾逐渐凸显,深陷“大城市病”,不断受到人们的诟病。人民日报曾刊文回顾北京的定位之争,“没有哪座城市,像北京一样,汇聚如此多重的功能,承载如此多元的期望”。

困局如何破解?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后强调,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至此,北京走上转型之路。

制衣企业主动搬迁尝“甜头”

2015年5月12日,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正式由北京大兴迁入河北衡水市工业新区,成为第一家主动由北京整体搬迁到河北的项目。

新厂房不再拥挤,更干净。24岁的徐国庆,也随之回到了老家衡水,“没想到又能到家门口上班”。

“北京产业结构转型给公司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人才发展和产品研发销售都带来了很多机遇。”公司相关负责人蔡昌弓告诉记者,公司以前在北京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研发和生产都在一起,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腾笼换鸟,公司发展不断规范化。2015年,威克多在保留北京总部的基础上,投资15亿元将生产基地搬到了衡水,带动了当地上千人就业。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2016年初,北京工业向河北转移项目逾80个,总投资额约1368亿元。

“瘦身”不断持续。2014年7月,北京发布全国首个《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北京实施了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全市禁限新增产业占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由原来的32%提高至55%。

曾经北京工业的象征首钢迁至唐山曹妃甸、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在河北沧州投产、动批和大红门等批发市场陆续迁出。而对高能耗、高水耗、有污染的项目,北京则就地淘汰。

过去五年,北京累计不予办理登记业务1.86万件,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992家,调整疏解各类区域性专业市场594家。

转型后产业结构更“健康了”

“瘦身”的同时,还要“健体”。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表示,通过三年主动瘦身健体,北京走上了疏解整治谋发展的道路,同时发展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原来擅长做加法变成做减法。从原来关注经济体量的增长,到高度关注质量提升。

成功“变身”的例子不断上演。西城区原属“动批”的天皓成批发市场转型为宝蓝金融创新中心,从业人员仅为原来的1/5,却用3%的面积产生了原来整个“动批”的经济效益。

东城区由老旧厂房腾退引入的中关村雍和航星科技园,聚集了一批知名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型企业。

朝阳区盘活工业遗存,亚洲最大水泥筒仓群变身塞隆国际文化创意园。截至去年9月,朝阳区已有30家老旧工业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海淀区集聚创新要素,结合城区更新,打造中关村智造大街,吸引高精尖企业超百家,每平方米产出的毛利润比原来增长了四倍。

一系列数据显示,工业结构在优化升级。

此外,统计部门介绍,新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发展。去年全年新经济实现增加值9085.6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9.8%,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32.4%。

常住人口首次现负增长

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人口膨胀问题也逐渐得到缓解。

回顾北京人口的增长历史,1953年到1999年的46年间,北京增加了近一千万的人口;从2000年到2013年的14年间,人口增长了857万,年均增长超过61万。

不过现今,人口数量大幅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十二五”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呈现了增速、增量双下降的态势,且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大。从2012年的增量50.7万降到2016年的2.4万,增速也从2.5%降到0.1%。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下降0.1%。这是2000年以来,北京常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对 话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庞江倩:

产业转型升级 群众获得感增强

新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近1/3

新京报:去年北京三次产业的表现如何?

庞江倩: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0.4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0.5亿元,下降6.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10.6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569.3亿元,增长7.3%。

新京报:三次产业结构是否得到了优化?

庞江倩:是的。2017年,全市继续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传统农业持续收缩,与此同时,农业的生态功能进一步加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稳定。林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2.7%;观光园实现总收入29.9亿元,增长6.9%;农业会展及农事节庆活动接待游客450.5万人次,实现收入2.5亿元。

工业生产增势稳定,效益效率不断提升,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中的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二者有交叉)分别增长13.6%和1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均接近5成。

第三产业走势平稳,现代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现代服务业在全市经济中的占比达到60.4%,比2016年提高0.5个百分点,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优势行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53.3%。

新京报:新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有多少?

庞江倩:新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新经济实现增加值9085.6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9.8%,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32.4%,比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供给质量改善 提升生活品质

新京报:如何看待北京目前的产业结构?

庞江倩:产业结构更加高端,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在全市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是22.8%,比2016年提高0.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16.2%,提高0.2个百分点;信息产业增加值占15%,提高0.2个百分点。此外,企业的效益效率也在稳步提升。

新京报:产业转型升级是否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庞江倩:近年来,北京在推动产业升级、城市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居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也在不断增强。比如供给质量在进一步改善。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使得有效供给更加多元、更加丰富,供给质量也在不断改善,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消费当中,无论是服务性的消费,还是商品性的消费,升级类的商品和服务增长都是比较快的。比如,服务性消费中的通信、教育、医疗保健类消费,还有商品性消费中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新能源汽车类等消费增速都在15%以上。(新京报记者 沙璐)

关键词: 北京 重量 人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