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市场 >

​专家谈“双减”:让“双减”标本兼治

2023-06-28 18:58:59    来源:信息时报


(资料图)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韩春华) “双减”政策出台至今已近两年时间,广州的教育生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如何让“双减”发挥更大效用,从而治标又治本,真正破解教育焦虑?为此,记者采访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广州教育治理现代化高等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余晖。余晖的相关观点曾写成论文《“双减”背景下城市小学家长补习教育决策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发表在《城市观察》2023年第一期。

余晖认为,近两年来,广州市“双减”政策实施总体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外培训机构运营得到较好规范,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得到有效减压;二是中小学作业管理取得进展,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减压;三是学校课后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能够较好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和家庭的课后托管需要。

在“双减”工作取得有效进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的结构性矛盾及挑战:一是在校外培训治理方面,在相关部门严格监管的态势之下,部分培训行为以私人家教形式转入地下,以规避有关部门检查,由此滋生出隐形变异培训行为;二是在作业管理方面,部分学校、学段及学科中仍然存在作业结构、难度和总量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学生的作业负担仍有进一步减压的空间;三是在学校课后服务方面,部分学校存在教师“增负”问题,如何保障在课后服务质量的同时又不增加教师工作负担,成为“双减”背景下学校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

其中,余晖特别关注到城市中产阶层的教育焦虑。由于这类家庭的父母通常具有较高学历,且其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维系主要依赖教育和学历,因此这一群体对子女往往有着较高的教育期待。在他看来,“城市中产增负”现象是“双减”实施以来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问题,这一问题与隐形变异培训现象有着密切关联。

如今,站在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双减”政策该往哪一方面进一步落实?余晖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双减”政策的深化实施既需要战略研判、系统部署,也需要秉持“摸着石头过河”的务实精神,不断发现、回应和解决现实中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针对当前校外培训治理、中小学作业管理和学校课后服务中的突出问题,应对症下药,精准防治各类隐形变异培训行为,进一步优化作业布置的结构和难度,探索在课后服务中引入社会和家庭教育资源的新机制。

针对家长的教育焦虑,余晖认为,有效治理家长过度焦虑所引发的隐形变异培训等问题,一个重要前提是厘清家长的焦虑来源及其教育策略,对其教育焦虑进行“疏解”而非“围堵”。一方面,在对高中阶段普职招生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时,可适当考虑超大及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等地域的人口结构差异,避免简单化地推行普职分流。另一方面,针对小升初“密考”“投简历”等违规行为,应进行及时整顿和规范。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