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市场 >

当前视讯!广州全面推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2023-06-03 16:04:01    来源:信息时报

近年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推动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率先开展了儿童友好城市的规划实践,搭建儿童友好城市规划体系。6月1日,记者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为配合各区建设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工作,该局组织编制了《广州市儿童友好社区规划指引》(以下简称《规划指引》。

《规划指引》提出“服务设施-活动场地-出行路径-社区治理”四方面儿童友好社区规划建设指引,涵盖了空间环境提升和社会环境治理两方面内容,将儿童友好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全生命周期。

儿童友好社区内涵构成。通讯员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儿童友好空间层次。通讯员供图

根植本土,突出特色

遵循广州特色的社区空间指引。《规划指引》充分结合广州地域特色,构建系统性规划体系和在地化建设指引,结合广州的空间特征和儿童人口分布特征,分类指引社区设施及空间建设,结合设施配置情况、地区儿童人口增长趋势、不同城区社区尺度规模,将社区设施和空间建设划分为环境改善型、功能提升型、设施完善型三类,提出差异化的社区优化重点提升策略。

儿童友好社区分类引导示意图。通讯员供图

儿童友好社区本土特色植入示意图。通讯员供图

面向气候适应性和人群包容性的设施配置。《规划指引》指出基于广州岭南地域特征及包容多元的社会特征,从气候适应性和人群包容性视角提升社区设施与空间的规划建设品质。广州夏长冬短、温高湿重,雨量丰沛,宜进行岭南高温湿热气候适应性的社区规划设计。新老城区差异化显著,老城区老龄人口多,密度大,新增空间匮乏,老幼共享型空间需求突出;新城区育龄和儿童人口多,设施用地供给及设置标准宜适度超前。社区空间布局与设施配置具有地区差异,以适应多元人群。

分类建设,精细引导

《规划指引》表明,根据儿童的要求,以服务设施、活动场地、出行路径三个维度,从共享型和专享型两个方面,构建“三类两型”空间要素体系,从建设规模、服务半径、规划要求等方面,明确社区户外及室内儿童活动空间的建设要求。

儿童友好社区空间要素体系。通讯员供图

在儿童服务设施方面,对社区托育早教、幼儿园、儿童之家等专享型服务设施;文化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共享型服务设施进行适儿化改造。按照人流密度与使用频率,在各类设施中增添母婴室、第三卫生间等与儿童相关的个性化服务设施。提倡儿童服务设施进行复合利用,以适应广州多元人群特点要求。

记者了解到,黄埔区文冲街道文冲新村社区向日葵亲子小屋,是黄埔区打造的广州市首个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公益项目试点,通过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服务方式,以亲子小屋为载体,探索“社区互助式托育”服务。

文冲新村社区向日葵亲子小屋。通讯员供图

对于儿童活动场地,《规划指引》指出,社区户外儿童游戏空间和设施可与社区公园、小区游园、附属绿地、居民健身场所等室外公共设施结合设置。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心特点分区设置游戏区域和设施,并保证成人看护区与儿童游戏区之间的视线通畅,增强安全感。 

海珠区南华西街道海天社区,利用三面住宅围合空间,通过场地塑造、游戏设施完善、IP形象植入以及儿童偏好色彩标识,构建有围合感、安全感、活力、多元的儿童活动空间。家长可在家观察儿童活动的情况,增强了家长与儿童的安全感。同时引导儿童与看护人群通过活动交流增强亲子关系,打造全年龄共融的社区交往场景。

海珠区南华西街道海天社区。通讯员供图

对于儿童出行路径,鼓励社区以学校为中心,依托现有道路空间,设置儿童专用步行通道或有防护设施的人行道,打造安全连续的儿童通学路径。结合道路实际条件,在幼儿园、儿童之家、社区公园等儿童主要活动场所周边,通过减速缓冲带、道路窄化、路口抬高、人行横道抬高等稳静化措施降低车速。

筑南社区通过老旧小区适儿化改造,建设最美暖心上学路。通讯员供图

对儿童活动高频区域周边道路空间进筑南社区,通过老旧小区适儿化改造,建设最美暖心上学路,设置沿街彩色标识、沿栏杆学习活动装置等,为儿童上下学提供便捷舒适、充满趣味的出行空间。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