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市场 >

凯旋路174号的危房拆了!29户居民期盼数年的重建心愿迎来曙光

2023-05-26 08:42:14    来源:杭州日报

房屋有多处裂痕,外立面装了摇摆振动仪。 吕烨珏 摄


(资料图片)

杭州日报讯 “轰隆——”近日,随着一声巨响,杭州凯旋路174号1幢住宅楼被推倒。相距它被定评为C级危房,刚满6年。

拆房当天,魏联春站在马路对面用手机录下了全过程。它的正式告别,也意味着包括老魏在内的29户居民,期盼数年的重建心愿迎来曙光。

沉疴:

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

墙体脱开最大处达10厘米

魏联春是最早入住的那批老居民,一住便是20余年。他说,这栋房子原本是1969年建造的浙江省邮电工程公司的办公用房;1979年,它整体“拼接”了厨房和卫生间,被改成职工宿舍。“我是上世纪80年代住进去的,当时结婚分房,到了90年代它变成‘房改房’时买下了。”

特殊的历史,导致这栋房子的结构极为复杂。

拆房前,记者曾来到现场采访,该房西面临街紧挨着凯旋路,共有4层,内部楼道则呈现普通住宅不常见的类“x”形,于二层半的楼梯平台相交。现在的阳台就是当年的办公走廊,一到三层为每层7户,四层为8户;若想上楼,必须都得先经过二层半的楼梯平台,再面北向下才能到二层,面北向上通往三层,而朝南则直接上四层。

“不熟悉的人,一进这里就像闯迷宫。”魏联春说,“以前楼里进过小偷,一路下楼结果困在了二层,找不到出去的路……”

最大的隐患还是安全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房子渐渐老去,从2017年开始,墙体多处出现大大小小的裂痕。其中顶层尤其明显,东面墙体存在多条裂缝及墙体脱开,以“加拼”处最为严重,裂开了10厘米左右的缝隙。

魏联春就住在最东端的401室,感触格外深。“一到晚上,只要凯旋路上有大车开过,床就会震动,房子也会晃两下。”他常常睡不踏实,生怕哪天房子就倒了,而且顶层明显有了倾斜,“桌上放瓶水,立刻会朝北滚下去。”

饱受其苦的不止一户,邻居们都忧心忡忡——这般提心吊胆的日子何时是个头?

纾困:

24小时动态监测

恶劣天气紧急撤离居民

2017年4月,29户居民发起众筹,自主邀请专业机构进行了房屋安全鉴定,经鉴定为C级危房。同年6月,凯旋街道也请来专业检测公司进行了危险性复测,鉴定结果同样评定为C级,部分承重结构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房屋局部处于危险状态,构成局部危房。

“拆,我们都想拆除重建。”201室住户汪有华作为29户居民代表明确表态。

但因凯旋路174号1幢紧挨着隔壁的4幢,两墙之隔仅一个成年人的拳头那么大。“4幢部分居民担心1幢拆除重建对其房屋有安全影响,因此对1幢拆除重建持反对意见。”凯旋街道公共管理办公室主任缪烽杰解释道,“在居民意见无法统一的情况下,1幢拆除重建工作无法开展,优先考虑加固房屋。”

然而,加固方案却始终无法得到所有居民认可。汪有华表示,症结还是在于两幢楼距离太近,所以无法从外部加固。那么唯一的办法仅剩下内部加固,可本来房子就不大,最大的一户不过50平方米出头,如果内部加固,住房面积还要再减少两三个平方米,大家都不乐意。

事情至此陷入了僵局。其间街道多方对接、居民多级奔走均未有改变,因此街道采取动态监测方式时时关注房屋危险状态。“我们为该楼4层和外立面装了摇摆振动仪,通过第三方检测公司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转移危房人员。”金兰池社区党委书记郑飞飞介绍,每逢恶劣天气,社区也会提前安置居民,“比如去年和前年,杭州遇到台风天,这里的居民曾撤离过2次。”

郑飞飞说,此外,在区应急管理局、区住建局的指导下,街道主要领导亲自监督,开展了多次街社与居民联动的危房撤离演练,确保房屋及人员财产安全。此外,从2020年开始,社区还安排物业人员每天对该楼进行定点巡逻,恶劣天气则每隔两小时拍照一次,专门查看墙体是否产生了新裂痕,防止险情发生。

重建: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

力争年底前建筑主体完工

随着时间推移,危房安全隐患逐年上升。2021年1月,街道接到动态监测单位《告知函》:凯旋路174号1幢401室东面墙体存在多条裂缝及墙体脱开,存在局部墙体倒塌风险,建议对房屋401室停止使用且严禁出租。街道立刻落实,并联系房屋鉴定单位对该幢再次进行全面鉴定,鉴定报告显示该房为C级危房,“如条件允许,建议整体拆除;如条件不允许,须尽快对其进行加固。”

与此同时,好消息传来,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分为综合整治和拆改结合两种类型,其中“拆改结合型适用于房屋结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使用功能不齐全、适修性较差的城镇老旧小区,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房屋质量总体较差,且部分依法鉴定为C级、D级危险房屋的;以无独立厨房、卫生间等的非成套住宅(含筒子楼)为主的;存在地质灾害等其他安全隐患的。”

“结合旧改工作,街道和社区再次对凯旋路174号1幢和4幢居民进行对接沟通,希望通过在征集居民意见统一的情况下,申请拆除重建,彻底解决该处房屋安全隐患。”缪烽杰介绍道,街道为此两年间累计召开解危推进大会10余次,通报最近危房情况、解危方向、工作流程、政策解读、新房图纸和费用筹集等事宜,并召集7名居民代表研究解危具体时间安排、工作细节和资金筹集等会议25次。

今年4月,该项目终于顺利开展了房屋拆除工作。缪烽杰表示,该幢由业主自主集资重建,按住房面积分摊建筑成本,力争年底前建筑主体完工。同时,涉及房屋拆除重建对周边建筑安全影响问题,街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中标单位须购买建筑安全一切险。“拆房前,我们对隔壁4幢每一户都做了房屋安全检测并拍照留档,等交房后将对其再复核一遍。整个重建过程会保证拆房前对周边房屋采取质量保全、拆房过程中进行房屋沉降观测、房屋地基完成后进行房屋鉴定的方式进行。”

如今,危房终于拆了,原址重建的心愿即将达成,美好新生活指日可待。“我们都会住回来!”汪有华和魏联春笑着对视一眼,“这里生活配套齐全,老邻居聊天串门有感情,还有着拆出来的‘革命情谊’!”

房屋有多处裂痕,外立面装了摇摆振动仪。 吕烨珏 摄

杭州日报讯 “轰隆——”近日,随着一声巨响,杭州凯旋路174号1幢住宅楼被推倒。相距它被定评为C级危房,刚满6年。

拆房当天,魏联春站在马路对面用手机录下了全过程。它的正式告别,也意味着包括老魏在内的29户居民,期盼数年的重建心愿迎来曙光。

沉疴:

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

墙体脱开最大处达10厘米

魏联春是最早入住的那批老居民,一住便是20余年。他说,这栋房子原本是1969年建造的浙江省邮电工程公司的办公用房;1979年,它整体“拼接”了厨房和卫生间,被改成职工宿舍。“我是上世纪80年代住进去的,当时结婚分房,到了90年代它变成‘房改房’时买下了。”

特殊的历史,导致这栋房子的结构极为复杂。

拆房前,记者曾来到现场采访,该房西面临街紧挨着凯旋路,共有4层,内部楼道则呈现普通住宅不常见的类“x”形,于二层半的楼梯平台相交。现在的阳台就是当年的办公走廊,一到三层为每层7户,四层为8户;若想上楼,必须都得先经过二层半的楼梯平台,再面北向下才能到二层,面北向上通往三层,而朝南则直接上四层。

“不熟悉的人,一进这里就像闯迷宫。”魏联春说,“以前楼里进过小偷,一路下楼结果困在了二层,找不到出去的路……”

最大的隐患还是安全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房子渐渐老去,从2017年开始,墙体多处出现大大小小的裂痕。其中顶层尤其明显,东面墙体存在多条裂缝及墙体脱开,以“加拼”处最为严重,裂开了10厘米左右的缝隙。

魏联春就住在最东端的401室,感触格外深。“一到晚上,只要凯旋路上有大车开过,床就会震动,房子也会晃两下。”他常常睡不踏实,生怕哪天房子就倒了,而且顶层明显有了倾斜,“桌上放瓶水,立刻会朝北滚下去。”

饱受其苦的不止一户,邻居们都忧心忡忡——这般提心吊胆的日子何时是个头?

纾困:

24小时动态监测

恶劣天气紧急撤离居民

2017年4月,29户居民发起众筹,自主邀请专业机构进行了房屋安全鉴定,经鉴定为C级危房。同年6月,凯旋街道也请来专业检测公司进行了危险性复测,鉴定结果同样评定为C级,部分承重结构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房屋局部处于危险状态,构成局部危房。

“拆,我们都想拆除重建。”201室住户汪有华作为29户居民代表明确表态。

但因凯旋路174号1幢紧挨着隔壁的4幢,两墙之隔仅一个成年人的拳头那么大。“4幢部分居民担心1幢拆除重建对其房屋有安全影响,因此对1幢拆除重建持反对意见。”凯旋街道公共管理办公室主任缪烽杰解释道,“在居民意见无法统一的情况下,1幢拆除重建工作无法开展,优先考虑加固房屋。”

然而,加固方案却始终无法得到所有居民认可。汪有华表示,症结还是在于两幢楼距离太近,所以无法从外部加固。那么唯一的办法仅剩下内部加固,可本来房子就不大,最大的一户不过50平方米出头,如果内部加固,住房面积还要再减少两三个平方米,大家都不乐意。

事情至此陷入了僵局。其间街道多方对接、居民多级奔走均未有改变,因此街道采取动态监测方式时时关注房屋危险状态。“我们为该楼4层和外立面装了摇摆振动仪,通过第三方检测公司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转移危房人员。”金兰池社区党委书记郑飞飞介绍,每逢恶劣天气,社区也会提前安置居民,“比如去年和前年,杭州遇到台风天,这里的居民曾撤离过2次。”

郑飞飞说,此外,在区应急管理局、区住建局的指导下,街道主要领导亲自监督,开展了多次街社与居民联动的危房撤离演练,确保房屋及人员财产安全。此外,从2020年开始,社区还安排物业人员每天对该楼进行定点巡逻,恶劣天气则每隔两小时拍照一次,专门查看墙体是否产生了新裂痕,防止险情发生。

重建: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

力争年底前建筑主体完工

随着时间推移,危房安全隐患逐年上升。2021年1月,街道接到动态监测单位《告知函》:凯旋路174号1幢401室东面墙体存在多条裂缝及墙体脱开,存在局部墙体倒塌风险,建议对房屋401室停止使用且严禁出租。街道立刻落实,并联系房屋鉴定单位对该幢再次进行全面鉴定,鉴定报告显示该房为C级危房,“如条件允许,建议整体拆除;如条件不允许,须尽快对其进行加固。”

与此同时,好消息传来,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分为综合整治和拆改结合两种类型,其中“拆改结合型适用于房屋结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使用功能不齐全、适修性较差的城镇老旧小区,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房屋质量总体较差,且部分依法鉴定为C级、D级危险房屋的;以无独立厨房、卫生间等的非成套住宅(含筒子楼)为主的;存在地质灾害等其他安全隐患的。”

“结合旧改工作,街道和社区再次对凯旋路174号1幢和4幢居民进行对接沟通,希望通过在征集居民意见统一的情况下,申请拆除重建,彻底解决该处房屋安全隐患。”缪烽杰介绍道,街道为此两年间累计召开解危推进大会10余次,通报最近危房情况、解危方向、工作流程、政策解读、新房图纸和费用筹集等事宜,并召集7名居民代表研究解危具体时间安排、工作细节和资金筹集等会议25次。

今年4月,该项目终于顺利开展了房屋拆除工作。缪烽杰表示,该幢由业主自主集资重建,按住房面积分摊建筑成本,力争年底前建筑主体完工。同时,涉及房屋拆除重建对周边建筑安全影响问题,街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中标单位须购买建筑安全一切险。“拆房前,我们对隔壁4幢每一户都做了房屋安全检测并拍照留档,等交房后将对其再复核一遍。整个重建过程会保证拆房前对周边房屋采取质量保全、拆房过程中进行房屋沉降观测、房屋地基完成后进行房屋鉴定的方式进行。”

如今,危房终于拆了,原址重建的心愿即将达成,美好新生活指日可待。“我们都会住回来!”汪有华和魏联春笑着对视一眼,“这里生活配套齐全,老邻居聊天串门有感情,还有着拆出来的‘革命情谊’!”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