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市场 >

“反催收”组织浮出水面 专家:合理借贷远离“反催收”组织

2021-05-08 11:15:21    来源:中国网财经

误入反催收陷阱怎么办?湖北谭某和钟某选择了用法律反击,并成功将反催收机构负责人送进了监狱。近日,记者从中国裁判文书网获悉,湖北宜昌一家反催收机构及其负责人涉嫌多起诈骗案被立案侦查,负责人最终获刑。记者了解到,该机构以为信用卡持卡人解决债务问题为名收取了高额服务费,却因无法提供服务终被告上了法庭。信用卡专家提醒,信用卡用户不要轻信“反催收”组织, 企图利用反催收机构来逃避还款责任,不仅达不到目的,还可能上当受骗,同时还会因为逾期还款影响个人征信,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

诱骗债务人缴纳“服务费”遭起诉,“反催收”组织原型浮出水面

据了解,2019年11月和2020年5月,谭某与钟某因信用卡欠款无法偿还,联系到声称可以代为处理债务的宜昌思钤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并先后签订服务协议。在协议中,宜昌思钤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向谭某和钟某承诺,可以提供债务优化方面的有偿咨询,并分别收取费用1.2万元和3万元。

然而,签订协议后,谭某和钟某却一直没有等到所谓的“服务”。更让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人多次要求退还服务费,公司负责人黄某不仅避而不见,还安排人员以言语和暴力进行威胁。两人因此向宜昌警方报案,警方以涉嫌诈骗立案侦查。

经过警方调查,黄某及其公司因涉嫌多起诈骗案,于2020年被提交诉讼。据了解,目前该公司负责人黄某已经获刑。

记者从公开渠道了解到,早在2016年,以黄某为首的“反催收”组织,就开始在各类网络平台从事信用卡“黑灰产“业务。起初以经营POS机销售、代客办卡、养卡、调额、套现还款等业务为主,2019年开始经营代客协商还款和修改征信等业务。专家分析称,该案件及背后的涉案公司属于典型的“反催收”组织。近年来,各类网络贷款渠道、产品不断膨胀,造成了部分公众多头借债现象频发,由此市场涌出一波“反催收”灰色组织,他们打着可为信用卡持卡人提供恶意躲避债务、延期还款、修改征信等服务的名头牟取高额服务费,但实际上并不能帮助欠款人达成躲避债务的目的。 专家介绍,“反催收”组织的存在及猖獗活动,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因此,银保监局等机构已明令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强对“反催收联盟”等违法违规网络群组的治理。

揭秘“反催收”套路,合理借贷远离“反催收”组织

记者调查发现,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反催收”组织的主要渗透与获客渠道。他们利用互联网平台积累客户资源,通过招商加盟、现场培训、客户转介绍等方式拓展业务,为债务人提供恶意投诉、躲避催收等服务,赚取高额服务费。

招揽来客户后,这些“反催收”组织通过各种威逼利诱手段,促使与客户签署不合理条款。记者获悉的一份服务协议显示,其中存在多项“霸王条款”内容。例如在服务费收费标准方面,协议约定代理公司向债务人收取高额服务费,一般为负债总金额的10%,且需在签订协议当天一次性支付。关于服务周期,协议规定服务期限仅三个月,而能否与银行达成协商方案则不做任何承诺,且协议一经签订不得无故解除,如因特殊情况解除合同,服务费亦不予退还。

在获客的同时,“反催收”机构还会有组织、有套路地与银行协商还款。记者调查发现,多家信用卡机构曾遇到过“反催收”组织的“代理沟通”电话。某信用卡机构工作人员表示,近期就接到过一个疑似“反催收”组织打来的电话,多次要求为不同的持卡人代理债务处理问题,并且制造“家人身体不好”等理由变相为信用卡逾期用户试图拖延还款时间。当代理人身份被质疑时,便会声称客户因失聪而无法接听电话,进而逼迫银行与其继续协商。该工作人员强调,无论反催收人员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与银行沟通,银行都不会答应其诉求,只有持卡人与银行直接协商才有可能达成有利于持卡人处理债务的还款方案。

信用卡专家提醒民众, 千万不要轻信来自各种渠道的“协助逃避债务”、“帮助延期还款”等“反催收”组织骗局,一旦掉入“反催收”陷阱,不仅需要支付高昂的“反催收”手续费,还会因为逾期还款导致被银行起诉,以至于影响个人征信,有百害而无一利。持卡人应根据自己的收支状况,养成合理的借贷消费习惯,防止因过度借贷、轻信“反催收”组织而影响自身及家庭的日常生活。当遇到债务短时难以还清的状况,持卡人应通过官方正规途径协商还款事宜。

关键词: 合理借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