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 >

人大代表张兴海: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

2022-03-16 11:20:3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的一条建议“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一度成为微博热搜第一名。张兴海表示,近年来,外卖、电商、网络直播等行业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就业,甚至快递外卖行业“内卷”到有研究生去竞争。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上班,导致产业工人空心化现象愈加突出。

资料显示,江苏省扬中市人社部门曾经调查发现,当地制造业企业对普通操作工需求旺盛,缺口数占年用工总需求的25%,部分企业处于常年缺人状态。另外,年轻求职者因为就业环境较为艰苦等因素,不愿意向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等行业求职。目前此类行业45岁以上的员工占比较高,接近50%。

正逢大学生就业“春招”时期,笔者了解到,制造业企业的焊工、铆工、车工、钳工等传统蓝领工种早已不再受年轻人欢迎,即便是从技工院校毕业的技工,毕业后也会千方百计转行。云南某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对笔者坦言:“我们过去招用的年轻员工,干不长、留不住,目前大龄员工占绝大多数,已成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现在年轻人很多都不愿意来车间当蓝领,遇到产品供货需求旺盛期,往往不能及时招聘到位,影响了企业的运营发展。”广西柳州市某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在与笔者交流时表示,“公司正在扩大生产,需要招聘大量普工。一线普工的月薪酬在6000-10000元,机修、电工、吊机手等特殊岗位月薪8000-10000元。没有技术也不要紧,可以免费培养,而且其他条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宽,可仍然招不齐人”,还有部分企业的招聘现场出现了招聘人员比应聘的还多的现象。

相比较而言,作为城市服务业的新兴业态,我国外卖业则以每年新增用户过亿的速度迅速增长,数据显示,美团外卖20-40岁年龄段骑手占比高达83.7%,“饿了么”外卖骑手的平均年龄是31岁。很多年轻人都愿意选择送外卖等灵活就业形式。那么,是什么原因吸引了年轻人愿意送外卖而不进入工厂呢?笔者认为个中缘由很值得探讨。

制造业企业的蓝领,从传统印象来理解,需要面对流水线作业,时间较为固定,工作内容较为单调枯燥。在制造业企业工作虽然比送外卖更稳定,但如果能勤于学习,也能够得到技能的成长,从新人到工程师,有清晰的进阶路径和职业成长体系,但是制造业技工需要沉下心来,用“匠人”精神来面对工作内容。对于热爱时间自由的年轻人,少了很多吸引力。

而外卖员的工资可能并没有制造业高,也可以月入上万元,但需要多多接单非常辛苦。但外卖员入职很容易,几乎只要身体健康,会骑电动车,不需要有其他特别的技能,就可以随时入职去很快得到收入。除了早、中、晚订餐高峰期外,其他时间较为灵活。外卖员这一职业看起来并不是那么高大上,却有很好的接纳性。

其实类似外卖员这样的工作也有很多,比如部分快递员、网店直播员、网约车司机等,都有共同的特点:进入门槛低、时间灵活自由、付出和回报成正相关。灵活就业给年轻人带来的从来都不是薪水上的竞争力,而是一种自由。笔者认为,灵活就业实际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职业观:灵活就业,自己决定上班时间,自己决定劳动量。你的付出总能有所回报,这也可以说是灵活就业的一种魅力体现吧。

一方面,一些责怪年轻人不爱劳动的想法是不对的,因为送外卖等灵活就业形式,也是劳动;个别认为送外卖没出息的言论也是错误的,劳动不分贵贱,且每位劳动者的选择都值得被尊重。

另一方面,外卖产业早已成为我国现代城市服务业的“刚需”。不可能通过一项行政命令,让年轻人放弃灵活就业,转去制造业工作;也不可能通过限制外卖、电商、网约车等行业发展,去“声援”制造业,何况根本不可能限制。

做外卖员还是做蓝领,并非两种对立的选择。他们都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职业存在,都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更多的,我们要深度思考这种新的职业观体现了什么、蕴含了什么、启示了什么。

笔者认为,外面行业作为我国电商蓬勃发展中的衍生行业,其天生就带有“新兴”与“灵活”的标签。而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却可以在新时代新阶段的背景下及时调整,做出一些改变。首先,招聘人才应该从重“量”而转向重“质”。除了认真培养“工匠”而不仅仅是“工人”。其次,在提升工资的同时,也要注意员工的“精神收入”,如何让年轻人减少对流水线的厌烦或恐惧的固有认知,转变“苦力工”的刻板印象,让年轻人在工厂有更多的成就感、获得感,才是制造业企业需要“深度谋划”的方向。

外卖业和制造业的人才变迁只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每个行业的发展都应该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要正确看待接纳年轻人的职业观之外,也要更多思考转变传统产业发展方式,如此,才能够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动力。(王宸)

关键词: 人大代表 少送外卖多进工厂 就业环境 灵活就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