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 >

银行业借助科技手段 降低金融服务的运营成本

2021-12-22 14:26:08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城乡收入差距明显。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日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这对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记者注意到,一方面,开展乡村振兴亟待金融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为银行业转型带来广阔空间。

从宏观经济发展来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核心是扩大内需,而“三农”是其中最具增长的空间之一。根据农业农村部测算,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重点任务大约需要投资7万亿元以上。如此庞大的资金缺口为金融资源重点倾斜、配置带来机会。

从银行业转型发展角度看,乡村作为金融服务较为薄弱的地区,具备长尾弱势群体众多、科技赋能降本增效明显等优势,为银行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广阔空间。同时,随着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思路确立、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产生更多金融服务场景;农民群体实现增收、创收后对金融产品的诉求逐渐增多,这些金融需求的释放都将为银行业带来巨大业务增长空间,带来创新的方向。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乡村发展程度、金融服务需求差异较大,亟待建立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差异化金融服务体系。不同类型的银行要找准自身定位,遵循错位发展的有序竞争原则,避免过度授信,在信贷审批流程、授信权限、产品研发方面对乡村振兴业务予以政策倾斜。”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在2021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提出。

目前,在提升与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的适配方面,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需做到有的放矢,各展优势。比如,政策银行依托低成本资金,可加大转贷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满足期限长、投入大、收益低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资金需求;大型银行可依托网点覆盖面广、业务类型全等优势,着力为“三农”、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中小银行需依托人缘、地缘优势及长期深耕本地的经验,进一步贴农户,探索差异化、特色化金融服务。

此外,金融机构需在优化征信、放贷流程,提升数字采集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探索金融科技的应用。传统信贷模式下,由于缺信息、缺信用、缺增信,“三农”普惠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可获取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相关数据,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风险识别难”和“作业成本高”两大难题。此外,银行在部分偏远地区开展金融服务的成本较高,且农村金融产品普遍利润率不高,导致银行在农村地区普遍面临利润空间不足的困局。借助科技手段能大幅降低金融服务在获客、运营等方面的成本,增强农村用户黏,实现农村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实记者 许予朋)

关键词: 金融机构 运营成本 科技手段 银行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