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青海组织开展“数商兴农”和产销对接活动 助力乡村振兴

2022-07-21 08:33:08    来源:国际商报

《盐铁论·通有》有云:山居泽处,蓬蒿硗埆,财物流通,有以均之。过去十年来,青海省商务部门全力推进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商贸流通业发展日新月异,商贸流通体系愈加完善,为全面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夯实了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商贸流通体系如同血脉和经络,为经济社会“机体”提供养分。青海省商务部门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商贸流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据统计,“十二五”时期,青海省实施标准化市场改造、农超对接、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程和项目383个,带动社会投资77.57亿元,解决城镇、农牧区3万多人就业;“万村千乡”农家店覆盖了全省100%的县、90%以上的乡镇和85%以上的行政村,使200多万农牧民受益;物流、快递企业及分支机构基本覆盖全省主要县级行政区域,药品配送供应网络基本覆盖全省。

“十三五”时期,青海省商务部门持续完善提升流通体系,商贸流通主体持续壮大,中小商贸市场主体突破40万户,建成批发市场10家,农贸市场131家,建成万达、新华联、唐道等一批集商旅文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培育建成5条省级高品质步行街。

2021年以来,青海省商务部门继续加大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引导大型商贸企业、品牌连锁企业、商贸综合体下沉基层,面向州县延伸拓展经营,组织开展“数商兴农”和产销对接活动,带动提升县域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助力乡村振兴;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实施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50余个,新评定省级特色步行街5条,新(改)建5个农贸市场,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

“互联网+流通”释放活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青海省商务部门搭乘“东风”,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新型流通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同步推进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流通体系取得丰硕成果。

2012年,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商务部确认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15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项目在共和、互助、祁连、湟中4县落地,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十二五”时期,青海省相继建成投入运营朝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海北州电商馆、海西州柴达木电商绿洲、乌兰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等载体,全省电子商务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步入“十三五”时期,青海省商务部门加快电商发展步伐,尤其是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截至目前,青海共建成4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357个乡镇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2198个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建成41个县级仓储物流分拨中心,以县城为区域中心,辐射乡镇村的三级物流体系逐步形成;在国内11个重点城市成功举办18场“青海商品大集”,有效带动了“青货出青”,扩大了特色产品尤其是农畜产品对外销售规模及知名度。西宁市被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21年,青海省新增国家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二次支持县4个。

为了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先一公里”,青海省商务厅积极协调省发改委等省直部门,从2021年7月6日起,利用三个多月时间,先后到6个市州21个县域100多个乡村调研摸底;同时,与顺丰、京东、“四通一达”等省内主要快递品牌企业和部分县域电商企业座谈交流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牵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牧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的方案》,全力以赴推动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工作。

鲜活产品流通效能提升

十年来,青海省鲜活农畜产品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成效尤为卓著,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十二五”期间,西宁市被列入商务部“农超对接”试点城市;青海省被列为全国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6个试点省份之一、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省份,海东市被列为全国肉类蔬菜流通可追溯体系试点城市;青海省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全面开展。

“十三五”时期,青海省商务部门继续加快建设鲜活农畜产品现代化流通体系,启动实施“全国冷链物流综合示范”建设项目,建成青海中药材流通追溯系统地方管理平台和5个追溯子系统,西宁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完成;完成省级中药材、海东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西宁市成功获批全国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成功开通西宁-南京全国首例由商务部监控的冷链示范线路,探索出省内特色农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全程冷链、全程追溯的新模式。

目前,青海省“互联网+物联网+冷链物流”新型流通体系已基本形成,全省流通型冷库容量达到40万吨。在鲜活农畜产品现代化流通体系的支撑下,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大有可为。(许霞)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商兴农 产销对接活动 现代化流通体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