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我是外国人但绝对不是外人!在沪国际学生防疫志愿者在行动

2022-04-20 17:47:31    来源:东方网

疫情复杂多变,封控管理下的大学校园里,繁重的防控工作离不开志愿者们的坚守。在他们之中,有一群特殊的志愿者——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他们用汗水和热忱支持着防疫工作,也在以独特的视角感受着中国。

在复旦大学校园里,一支身穿红色马甲的服务队颇为引人注目。他们是复旦大学国际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在上海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这支30人的队伍在校园疫情防控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支队伍中,部分同学已经积极投身于志愿活动多年。环境科学系的本科生榎本洪锐来自日本,在2020年新冠病毒初次现身时,他就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同学们提供服务,保障大家在校园封闭管理期间的生活。

“只要是能帮助到别人的事情,我都会去做。”这次,他担任了8号辅楼的楼长,因楼内女生占多数,有一次,榎本洪锐以一人之力将7桶饮用水全部抬到楼上,每次一桶,上下楼来回搬运,直至全身被汗水浸透。

来自泰国的周天慈是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她于3月14日晚紧急上岗,协助老师核对楼内学生完成核酸检测的情况,次日又主动报名担任3号辅楼的楼长,并工作至今。

只要楼内有人需要帮助,作为楼长的周天慈就会立即放下手头事情前去帮忙。“有时我正巧在上课,在处理完同学的困难后,我会看录播或者询问老师、同学来弥补刚才没有听到的知识点。每帮助同学一次,我的幸福感就增加一点。”

除了居住在校内的国际学生,居住在校外的同学中,也有一位俄罗斯学生尼克,主动在社区里担任志愿者服务他人。尼克是复旦经济学院2021级的硕士研究生,已经在中国待了7年。疫情来袭时,他在社区微信群中看到了一条志愿者招募通知,于是马上联系社区负责人。得知岗位已满后,他没有就此作罢,继续向负责人询问自己还有什么途径可以帮助社区,很快他被分配到了现在的岗位。

现在,尼克每天花两、三小时去每户人家送抗原自检套件,确认核酸检测结果,如果当天有政府物资需要分发,就还要再花上一两小时。因为所在小区只有两栋楼,尼克又天天上门分发自检材料,邻居们现在都认识他。

“一开始我请邻居们下楼做核酸测试,我全身穿着防护服,他们看不见我的脸,但听到我的口音都有点惊讶,”尼克笑着说,“我现在跟大家非常亲近,所有人都知道楼里住了个外国小伙。”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来自哥伦比亚的留学生LIYICATALINA WUXU(中文名:伍丽仪)在学校刚进入准封闭状态之初,就毫不犹豫地报名成为了宿舍楼防疫常规工作志愿者队伍的一员。她说:“虽身在他乡,学校就是我的家,我也想为疫情防控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在学校准封闭期间,她主要负责在每晚10点到各个寝室进行人数核对、登记核酸结果以及询问今天身体是否有不舒服的情况。同时,在需要集中进行核酸检测时,她会通知同学们有序下楼排队。“虽然每天做着相同的工作,但是正因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我自己变得充实起来。”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伍丽仪结识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感受到了志愿者工作带来的快乐与满足。虽然不像“大白们”需要奔赴一线,但他们每个人都想为西索园的疫情防控工作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看着校园里的老师、同学、后勤保卫工作的叔叔阿姨们,为了能让每一位在校学生吃好、睡好,他们付出了很多。通过这次的志愿者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学校的温暖、学校对待防疫工作认真,仔细的态度,给予了我很强烈的归属感。”

来自苏丹的博士生周瑜也积极参加留学生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的筹备工作和收集检测报告等志愿者工作,他表示,"我是外国人但是我绝对不是外人,大家同舟共济,共同战胜疫情。我相信防控疫情每个人都有责任,应当为了防控疫情付出自己的一点努力。上海加油! 上外加油!”

据悉,自4月1日上海浦西地区采取封控措施以来,上外已有近10名虹口校区留学生主动请缨,积极加入国际学生疫情防控的工作中,用实际行动书写温情,书写国际友谊。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