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洋桥村选调生李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核酸检测登记效率

2022-04-20 14:53:01    来源:东方网

如果此时从高空俯瞰洋桥,仿佛在看一幅定格的村庄油画——往日的喧嚣与吵闹都归于宁静,只有不时排起的核酸检测队伍证明着寂静背后的活力涌动。这,就是眼下正处于疫情防控战白热化阶段的洋桥村。

近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波动牵动着宝山罗泾镇洋桥村每一位群众和干部的心。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洋桥村迅速行动,在村域范围内开展封控管理,并进行了多次抗原与核酸检测筛查,对一批风险人员进行了健康管理,切实保障了村民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作为一名在洋桥村锻炼的选调生,在这关键时刻,李栋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事业,为村内更好地开展防疫工作出一份力。

以下是李栋自述:

接受抗疫战重大考验

根据全市统一部署,洋桥村自4月1日起实行封控管理,我也从那时起24小时战斗在村里。白天,与村干部们一道完成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满足村民们在封控情况下的各项合理需求;夜晚,暂住在村委会大门旁的一间小屋里,在休息的同时随时准备再上战场。虽然24小时战斗的状态自4月1日起才真正开始,但我却早已感受到战场的残酷——那是3月28日我村报告第一例疑似病例,也是从那时起,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疫情就是命令”这句话沉甸甸的分量。

当天,正开展第二轮抗原检测筛查的村内突然传来报告,发现一例抗原检测异常情况,这也是本轮疫情中我村第一次出现疑似病例。诚实地讲,虽然村内早已做好相应预案,但当消息突然传来,所有人心中都不可避免地泛起一丝惶惑,甚至是惊惧。但疫情就是命令,来不及多想,我与村干部们套起防护服,迅速赶赴现场,对相应人员进行再次检测、登记和健康管理,并对相关场所进行疏散、封控。当天下午四点到晚上十点的寒风中,是我在本轮疫情中站的第一班岗,却绝不是最后一班。此后的日子里,办公室窗外凌晨三点的点点星光我见过,室外核酸检测场所正午十二点的灼热阳光我感受过,两天三夜令人身心俱疲的连续战斗我也经历过…每当疲惫袭来,“疫情就是命令”这句话就在我耳边回响,支持着我与村内其他干部一道克服困难,继续战斗在防疫一线。

发挥选调生应有作用

在防疫工作中,我也常思考,作为选调生,究竟能为村内做些什么?论起村情熟悉、村民信任或群众工作能力,我都不如常年工作在村内的其他干部。在不断探索中,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独特优势——掌握信息技术。在核酸检测服务中,不可避免地涉及信息技术的运用,包括采样使用电子设备的维护、核酸检测登记与结果查询等。信息化在成为年轻人畅通桥梁的同时,也成为了老年人绕不开的鸿沟。在村内老年人居多的现状下,这种鸿沟需要村干部和志愿者们付出格外多的努力才能跨越。

仅以核酸检测二维码登记为例,由于村内多数老人不能熟练掌握健康云操作,甚至没有智能手机,每次检测前都需要村内统一为其完成登记并打印二维码。起初,村内通过志愿者逐户摸排需求和上门操作的方式为老人们解决困难,但随着检测频率的提高,这种手段已难以为继。在选调生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与身边的选调生开始使用市纪委选调生李思同开发的一款“练塘码自达”程序为村民们完成核酸检测登记。在输入相关信息后,这款软件可实现自动登记和二维码截图保存。以往可能需要十数台手机或电脑同时开工,耗时半天为老年村民们生成二维码。现在只需要三、四台电脑同时开工,两人在旁观察维护,就可以在四个小时之内完成全村所有村民的二维码登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轻了大家的工作压力。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在征得软件开发者李思同的同意后,也向全镇各村、居的防疫工作人员进行了软件推广和操作介绍,通过线上会议形式为大家进行操作演示和问题解答,发挥了我们选调生的一些应有作用。

在这个不普通的春天,在经历“倒春寒”的上海,所有人都共同经历着严酷考验。村内干部有次开玩笑对我提起,“小李,你来的实在不巧,赶上这个艰苦时候。”我说:“不,这说明我们来得正是时候,艰苦时候才能更好接受基层锻炼,也为基层和群众做一些事情。”这番话不仅是我,相信也是镇上几位选调生共同的内心写照。在接下来的考验中,我们将继续不懈努力、共同战斗,为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而奋斗!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