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东方快评丨用数字化技术挖掘博物馆潜力

2022-04-06 11:51:49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

4月4日,在位于洛阳农林科学院的国家牡丹芍药种质资源库,对着一株“御衣黄”牡丹,扫描其种质资源谱二维码,花态、花期、株型、叶型、成花率等信息在手机上一览无余,基因数据一栏显示“测序编号—491”。洛阳农林科学院先后收集国内外牡丹品种1128个、芍药品种297个,利用云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对每一个品种资源数据关联性进行整理,把每个牡丹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形成二维码,利用智能标签分类技术,初步建起全国首家牡丹数字博物馆。(4月5日河南日报)

这样的牡丹数字博物馆,已经不再止于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四季“云”赏牡丹,更为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农户或企业可以通过赏牡丹而找牡丹种牡丹,促进“赏花经济”发展,也促进知识产权的规范。

如今,随着人们多元需求的增加,博物馆不能再是一个你看我说的展览场所。博物馆不但需要深入挖掘藏品背后的深层含义,创新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更要让藏品展示通过空间意境的传达深入人心,让人们因此受到启示,从而为研发新产品和文创助力。这就需要博物馆加快数字化建设,创造虚拟空间介入博物馆文化空间。

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从提质增效转变为创造数字价值。《“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提出:“通过科技促进文化和旅游生产方式、体验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文化事业的保障能力,提升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供给质量……

从博物馆文旅服务来说,很多博物馆展厅面积有限,不少藏品难以充分展出,藏品的数字化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让游客看到更多藏品。同时,数字化的博物馆藏品,可以制造一个个令人身临其境的场景,增加游客的体验感。河南卫视的“奇妙游”系列节目备受热捧,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唐宫夜宴》创作团队运用5G+AR技术,实现了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的完美结合,将歌舞表演与博物馆中的文物放在一起,达到了堪称完美的视觉效果。去年开馆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同样以创新性和互动性兼具的数字影像方式,将文物融入多种引人入胜的大型古代场景中,营造“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

从博物馆助力文化企业发展来说,藏品的数字化就是一种创造、创新的过程,通过焕发一部分全新的内容,可以给企业以新的研发启示和文创灵感。博物馆也可通过企业“点餐”、博物馆“做餐”的合作,获得一部分收益来反哺博物馆建设。

当然,用数字化技术挖掘博物馆潜力,靠博物馆唱独角戏不行,和企业唱“二人转”也不够,更要从顶层设计和政策层面多管齐下,政府和科技企业协同发力。要加强对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实施博物馆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并通过推出一批“专精特新”的博物馆,为博物馆数字化发展提供示范引领。

值得注意的是,博物馆数字化目前没有标准成熟的案例可循,在包容审慎监管的同时,也要警惕泡沫、跟风乱象、技术喧宾夺主、数据安全和资本绑架等,但靠等等不来标准成熟的模式,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只能靠进一步发展来解决。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