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厦门打造开放的产学研交流平台 提升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

2021-12-15 09:34:00    来源:国际商报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供应链已经成为全球政治经济竞争的核心要素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面对供应链发展的新要求,如何快速加强供应链理论研究、加速供应链在实践领域的应用与创新、提升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成为当前发展供应链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当前中国供应链学术研究及实践应用水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国内长期缺乏专业的供应链学术交流台,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供应链学科的重视程度亟待提高。

12月8日在厦门举行的“2021第二届中国供应链管理年会暨全国供应链管理优秀成果展”即以打造开放的产学研交流台、拓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探索供应链理论创新与应用实践、培养现代供应链管理人才为办会目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与趋势,助力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

三点着力提升现代化水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后疫情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何黎明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和安全,提升抗风险能力。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产业发展中存在一些“卡脖子”的问题。要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新型的产业创新生态圈,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要统筹“补短板、锻长板”,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做好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韧

二是支持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供应链已成为构建合作共赢全球经济新格局的有力抓手和抵御经济波动的有效手段,实施并不断优化供应链战略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和本地化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据麦肯锡预测,未来5年内,全球货物贸易的15%~25%会转移到不同的国家。中国企业要“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重塑,同所在国建立紧密的联系,并与当地企业协同分工、紧密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转移与协作,在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

三是重塑全球供应链需要改变企业的生产模式。多年来,为追求精益生产模式与即时生产模式,很多公司都尽量减少库存。但这种模式只能建立在产业链供应链紧密耦合的逻辑之上,且需要产业链供应链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而一旦遇到疫情等突发危机,会因为缺乏韧不能及时应对与快速反弹。在全球供应链重塑过程中,企业要强化突发状况下的危机应对能力,探索寻求更具安全和韧的生产方式。

合力推动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

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亚太区年会于同日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国际采购与供应联盟亚太区主席蔡进表示,全球供应链已步入创新发展阶段,供应链发展与创新的关键在于数字化、韧以及绿色低碳。

数字化供应链符合新形势对供应链发展的要求,数字化赋能使个、定制、柔、敏捷与韧成为现实。全球市场的碎片化也对供应链数字化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数字化转型才能应对不确定,才能使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成为可能。

增强供应链韧是全球供应链价值转型升级的主要内容。在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全球供应链和中国供应链韧不断提高,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下,供应链的绿色发展对于推动全球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少国家已经宣布碳中和承诺,主要企业也纷纷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亚太地区及世界各国和地区应精诚合作,为亚太地区以及全球采购与供应链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共同推动亚太和世界的发展与繁荣。

在新形势下,发展数字化、国际化的服务贸易,向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数字化、智能化及便利化服务,是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同期举办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服务贸易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指出,分会将充分发挥行业带头作用,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中国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服务贸易行业高质量发展。(汤莉)

关键词: 现代化水平 产学研交流平台 供应链 技术创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