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浙江农业科研机构表现不俗 创建浆果物流保鲜标准化共性技术

2021-11-05 09:54:18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浙江省共有38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19项,参与完成的19项。获奖总数和主持获奖数大幅提升,均创历史新高。

记者了解到,本次浙江省主持获奖数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中,含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

重点高校发挥主力军作用。浙江大学仍为浙江省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重要力量,主持或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共16项、占42%。浙江省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中,浙江大学有11项、占61%,在全国院校中排名第一。温州大学实现了该校历史上首次牵头获得国家三大奖的突破。

现代空间结构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罗尧治团队的“现代空间结构体系创新、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团队研发出复杂异性构件的高精度加工制作技术,形成了高精度、高效率成套加工工艺,并通过光学测量和视觉测量提升了拼装精度,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机场、高铁、会展、能源等领域及国家科学工程。

温州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技成果“超软土地基排水体防淤堵高效处理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团队攻克了超软土地基处理时间长、成本高、效果差的难题,相关技术应用于我国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等沿海省、市,并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印尼、越南等50余项超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为我国城市发展和“一带一路”工程建设提供了保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骆建军领衔完成的“固态存储控制器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技术是新一代电脑硬盘、大数据存储系统的芯片级硬科技,已经得到了国产化推广应用。

此外,浙江农业科研机构表现不俗。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郜海燕领衔主持的“特色浆果高品质保鲜与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组经过近二十年努力,研究浆果采后加工品质劣变机理,创建浆果物流保鲜标准化共性技术及加工制品品质保持核心技术,研发配套材料、产地处理装备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嘉兴市农科院共同完成的“超高产专用早籼稻品种中嘉早17等的选育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嘉早17”于2009年获得国家品种审定,具有丰产性、广适性和优良加工特性,综合性状居长江中下游早籼稻领先水平,同时集氮、磷、钾高效利用和籽粒重金属低积累于一体,在水稻品种中极为罕见,对绿色增产、资源节约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推广栽培1028万亩,成为我国籼稻区年推广面积最大品种,是近30年来唯一年度栽培面积超千万亩的早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已超过7000万亩。(甘玲)

关键词: 农业科研机构 浆果物流保鲜标准化 经济效益 早稻品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