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泉州:实施企业家人才提升工程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09-22 13:29:35    来源:泉州晚报

近年来,泉州台商投资区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人才选拔培养作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统筹规划、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创新精准引才机制,围绕“高精尖缺”导向,发布“才聚港湾·筑梦新区”引才令,推动人才向产业龙头、高新集群、民生短板集聚。

根据《泉州台商投资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总体发展目标,到2025年,台商区将建成“高端智力有机集聚、制度环境国内领先、科技创新高度活跃、经济社会开放繁荣”的海峡两岸人才融合发展示范区、特色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和智力经济特征明显的人才集聚高地,通过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实现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结构明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更加完善、人才使用效能显著提升。

实施高端人才引领工程

根据《规划》,台商区将进一步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到2025年,引进20名左右在重点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尖端成果、做出卓越贡献的高端人才。根据产业重点攻关技术目录(库),建立针对泉州籍科学家、“高被引”科学家以及符合台商区五大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及其团队的重点引才名单。

探索建立企业引进专家共享机制,分行业收集汇总各企业柔性引进专家信息,对接同行业企业专家需求,实现各企业技术专家协同共享。建立人才双聘制,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引进高端人才,允许高端人才分别与高校和企业签订聘用协议,以不同身份同时从事科技创新实践和科研教学工作。

实施产业人才培育工程

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需要,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的优秀产业人才,到2025年,重点培养50名左右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50名左右三大新基建新经济高层次人才,以及500名左右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造就一批高端引领的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围绕绿色智能交通装备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健康医疗养生产业、新材料产业项目布局和人才需求,提供相协调的人才支撑。在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就学、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补贴项目、金融补贴项目等方面,对战略新兴产业领军人才给予优先支持。

延揽一批较高水平的“新经济”人才。围绕时空产业、人机交互产业、智能电网电器产业三大新基建新经济基地建设,制定“新经济”人才选聘项目清单,面向区内外猎头机构发布,每年重点支持新经济产业用人单位5家,重点支持人才选聘项目10个。

培育一批技艺精湛的“工匠型”技能人才。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坚持把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泉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与职业院校,按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实施青年人才扎根工程

持续开展吸引高水平高校毕业生专项行动,以“区籍学子返乡、他乡学子来区、在区学子留区”为主途径,到2025年,力争吸引5000名大学生来台商区就业创业。支持国内高校大学生到台商区开展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就业创业,鼓励区内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招聘计划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就业岗位,定向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

建立完善台商区籍优秀学子信息跟踪机制,做好本土青年人才成长全周期跟踪联系服务,打好政策牌、乡情牌、亲情牌,引导其投身家乡建设、支持家乡发展。探索“金种子”人才储备工程,鼓励企业从“双一流”高校遴选有意向来区就业的优秀在校生签订“信用合同”,鼓励企业在高校或职业院校设置企业冠名奖学金。

实施企业家人才提升工程

围绕加强民营企业发展,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抓住企业加速代际传承契机,聚焦强化企业家的人才意识和创新意识,到2025年,重点培养100名科技型企业家和50名新生代企业家。建立区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开展“机关干部进企解难题”活动,及时了解企业家诉求,宣讲解读重要涉企政策。整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专家学者,为企业家制定发展战略和重大经营管理决策把脉问诊。每年组织创新型企业家前往科技创业先进地区开展专题研修和技术成果、产业合作等对接活动。

探索搭建民营企业家挂职交流平台,定期选送优秀企业家到优秀国企挂职锻炼。建立企业接班人人才库,进行重点跟踪培养。与高校合作开设“企业接班人”培养班,开展定制化培训。鼓励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组织各类企业接班人交流活动,并纳入VIP客户高端增值服务体系。加强对企业接班人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

实施公共服务人才开发工程

引进培育一批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人才。围绕补齐教育短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力争到2025年,引进、培育10名左右市级以上名校长,选拔、培养50名左右教育名师和200名左右骨干教师。继续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和教育“领航团队”培养工程,强化名优教师和校长培养。

引进培养一批医术精湛的医疗卫生人才。以台商区急需紧缺、高端实用型医疗卫生人才为重点,力争到2025年,引进、培养10名左右高端卫生医疗人才、100名左右医疗骨干人才。持续推进名医工作室建设,柔性引进高层次医疗人才,实施“名医带徒工程”,带动本土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制定医疗人才奖励政策,建立学科带头人激励评价机制。

吸引集聚一批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以加强专职社工人才培育,扩大社工人才队伍规模为目标,力争到2025年,形成250名左右的专职社工人才和500名左右的社工专业人才队伍。(陈桂生)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实体经济 人才提升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