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基金 >

信息:扎根数字土壤,做大“鲜花经济”(品牌论)

2023-03-17 08:39:4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资料图)

一捧鲜花,对消费者而言是诉说心意、表达情思的“好帮手”;对花农是一份沉甸甸的收入;对一个地区则是形成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振兴的经济动能。

上世纪80年代初,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斗南村,一位村民种下第一株剑兰。今天,这个村庄以“花都”之名享誉世界,拥有亚洲最大的花卉拍卖和对手交易中心,去年全年鲜花交易金额突破121亿元,平均每天都有300多万枝鲜花经由这里走向千家万户、五湖四海,装点人们的美好生活。

云南鲜花不愁卖,但种法、卖法不同,结果也大不一样。

智能化种植增效能。在花卉种植中,如何掌握最佳种植时间?如何把握水肥?如何应对病虫害?过去,这些大都要靠个人经验摸索,种出的鲜花往往品质不稳定。云南省农科院花卉所近年来联合多家单位开展技术攻关,实现并推广花卉温室栽培的精准化、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肥水一体化精准灌溉系统、温室环境控制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一应俱全,实现鲜花种植自动化管养,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30%以上,节水80%以上,在花卉品质提升、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方面效果明显。

数字化“拍花”添动力。“提篮售卖”等传统方式早已成为云南鲜花交易的历史影像。在昆明斗南国际花拍中心,一个个电子屏幕实时显示鲜花品种、数量、优缺点等多项信息。这套自主研发的系统实现了拍卖交易、花卉金融、信息数据全覆盖,数百名花卉交易经纪人比经验、赛眼力、拼手速,转瞬之间完成大笔鲜花订单交易,全程不见一束鲜花。这种交易方式不仅价格透明、到账及时,也促进了鲜花分级、采后处理等更多细分行业发展,使花农更加重视精细管理。

网络化销售激发活力。传统的鲜花流通渠道十分复杂,一束花从花田来到消费者手中并不容易,中间要经过花农、花市、各级经销商、花店等多个环节。对花农来说,把花卖给中间商,倒是少了烦琐,可是卖多少钱,花农说了不算;以后该种什么品种、每个品种种多少,更是心里没底。如今,拿起手机,对着镜头,直接触达更多消费者,借网络销售开辟新渠道,花农自己得实惠,也让消费者买得更划算,供求两端的热情与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不过应当看到,花卉产业仍有不少问题待解:自有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一些花卉品种依赖进口、规模效益不足、产品投诉并不鲜见、品牌建设仍待发力……守住这份馨香的事业,还得下不少功夫。相信背靠回暖的消费大市场,只要保持耐心,坚定信心,用好科技手段,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鲜花经济”必定越开越盛,产业振兴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广。

(责编:卫嘉、袁勃)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