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基金 >

热文:打通产学研信息鸿沟,会是科创服务的下一个蓝海吗?

2022-10-20 15:51:16    来源:钛媒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企业的创新模式正在发生变迁,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政策信息易遗漏、缺乏长期战略眼光成为国内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普遍痛点。


(相关资料图)

一方面,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产业动态、行业新政、竞品数据、技术趋势等信息碎片化分布,非常考验创业者对各类信息的综合把握和关键决策能力。但人的决策很多时候并不能保证完全正确,有时候基于所了解的片面信息做出的决策往往会成为业务变形的导火索。基于全面的大数据,给出客观的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的理想方案。

另一方面,企业一旦启动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才和资源,若能连接到可转化落地的科技成果,或领域专家,则能缩短研发周期,大大提升企业的科创效率。据科技部统计,我国2019年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共计25.1万家,其中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为5.7万家,占比22.7%。随着产学研合作的信息不断透明、政策体系日益成熟,产学研合作逐步成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首选,也推动了产学研对接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

创新是企业质变的开始,帮助企业降低创新成本是挑战也是机遇,打通企业在产学研方面的信息鸿沟,会是科创服务的下一个蓝海吗?

异构异源信息调度

提供聚合的数据服务,在商业创新中已经有诸多相对成功的案例,贝壳找房、滴滴出行等等都是在以数据聚合弥补信息差。但是不同于上述领域,科创赛道的信息聚合难点在于对异构异源信息的分析和调度。

正如上文所说,一位科创赛道的创业者需要了解的信息包含了产业动态、行业新政、竞品数据、技术趋势等多维度,将这些数据重新打散并个性化地精准匹配给某一赛道的企业,极其考验底层大数据引擎对数据的分析和调度能力。

以某车企数据分析为例

以大数据科创服务平台企知道为例,通过聚合工商数据、专利数据、政策数据以及产业链数据等等,可以为企业形成相关领域的知识图谱,结合用户使用场景,让数据模块化展示出来,同时通过系统给出参考建议。

聚合这些信息有几个比较大的技术挑战,一来知识产权数据、专利数据、政策数据以及产业链数据等数据交叉分析后,知识图谱的形成是行业的门槛之一;二来快速地结合用户使用场景,对数据进行及时的计算和调度,这是第二个技术门槛;最后,针对某一个企业所在赛道给出基于所有维度数据的核心业务创新建议,这是第三个技术门槛。

多维信息分析和调度的门槛,也意味着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更好的模式是重交付而非标准化SaaS。因为大部分情况下,一项决策的施行往往要能够深度结合当地产业、政策情况,助力企业科技创新落地,为最终结果负责。

“企知道所选择的商业模式不是SaaS化的数据订阅服务,而是重交付的贴身服务。企业通过企知道可免费在线查询政策、专利、竞品等信息,在此过程中如衍生更深入的资源对接需求,可与企知道专人完成线下对接,享受增值服务,解决创新痛点,提升自身科创效率。”企知道相关负责人告诉钛媒体App。

目前企知道在全国70多个城市有5000多位专家承接来自全国各地的轻咨询需求。“比其他以SaaS模式为主的数据性付费、会员付费的客单价更高,并且能够真正解决创业公司的痛点问题。”

弥补信息鸿沟,连接产学研

企知道这类大数据科创服务平台弥补信息鸿沟的一个典型场景是情报服务,例如专利查询。

在众多大数据中,专利数据与产业创新的关系尤为紧密。一方面,专利成果是企业创新的沉淀,以专利为镜可以洞察产业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专利又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利武器,可帮助企业构建长期核心竞争力。

当一家企业着手发力某个产业时,专业的专利查询和分析工具可以将该领域专利分布情况可视化展示,使新入局的企业快速了解行业,并找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

对于大数据科创服务平台来说,其价值一方面在于弥补信息鸿沟,另一方面也在于对利益相关方的连接。一个比较大的连接需求体现在产学研融合上,这也是目前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难题。

一方面高校科研成果要落地,另一方面是企业技术亟需升级。但大多数情况下,高校的科研成果往往因为难以找到落地场景而搁置,企业也因为难以找到对应场景的技术方案无法迭代,两者中间似乎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技术产业化程度并不高,在材料领域、能源领域、网络信息领域,美国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率分别为17.8%、19.5%、30%;而中国分别为1.9%、1.7%、0.1%。这个差距是巨大的。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仅能让企业降本增效,还能大大提升整个社会的科技创新水平。

一个多月前,企知道产学研平台入选了工信部2022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基于企知道20万产学研专家与科研成果数据库,目前通过企知道同高校完成科研对接的企业已经超过百家,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深圳市鸿富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强伟五金有限公司与南京工程学院等的多个产学研对接。

随着国家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的相继出台,科创服务赛道也将会涌现出一批类似企知道产学研这样的供求匹配平台。据科技部统计,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经从十多年前的4.9万家增长至2021年的33万家,这类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到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的70%。

帮助这33万家企业打通产学研信息鸿沟,将会成为科创新命题。只不过在技术迭代下,这类信息匹配/需求撮合也不再囿于传统方式,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处理等技术的突破将推动科创服务完成一轮又一轮的模式创新。(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 | 秦聪慧)

关键词: 打通产学研信息鸿沟 会是科创服务的下一个蓝海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