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基金 >

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2022年全球流动性将面临拐点,金融市场波动将成主要风险点

2022-01-15 18:11:24    来源:金融界

金融界1月15日消息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GAMF)上海苏河湾峰会于1月15日—1月16日举行,论坛主题为“全球共同复苏下的经济金融新图景”,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董事长刘连舸发表题为《全球流动性变化与金融机构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演讲。

刘连舸表示,2021年全球金融资产价格不断走高,资产管理规模持续增长,银行业盈利得到明显改善,部分原因在于全球流动性充裕。截至2021年底,全球前十大经济体央行累计加总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超过35万亿美元,较疫情前增长50%以上。

刘连舸指出,全球史无前例的宽松政策改善了全球流动性,推动经济从疫情冲击中恢复。不过,流动性推动的全球经济复苏更多是表面繁荣,实体经济竞争力和企业生产率没有实质性提升。流动性泛滥导致的复苏分化、物价走高、债务攀升、金融资产价格泡沫和跨境资本无序流动,为未来经济增长埋下风险隐患。

一是全球经济“K型”复苏,不同经济体、不同群体之间分化严重。二是全球需求快速回暖,通胀全面上行。三是全球经济发展更加依赖债务融资,政府和私人部门负债率不断走高。四是全球金融市场虚假繁荣,与实体经济背离程度加大。五是跨境资本大规模流动,市场联动性显著增强。

刘连舸认为,2022年全球流动性将面临拐点。美联储将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市场预计最快将在3月份启动加息,缩表时点也将提前。欧洲央行宣布将于2022年3月结束紧急抗疫购债计划。英国、挪威、新西兰等发达经济体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已提前进入加息周期。2022年全球流动性增速将放缓甚至下降,全球利率中枢将抬升。

这一变化对金融机构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从积极方面看,一是利率水平上升将改善金融机构净息差,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盈利水平。

二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将助推美元升值,美元资产回报率将会提高,全球化的金融机构可通过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改善自身资产质量和盈利状况。

三是流动性收紧有助于平抑全球商品价格上涨趋势,从货币供应端缓解发达经济体通胀高企问题。

从消极方面看,一是金融市场波动将成为主要风险点。股市和债市资产价格可能大幅回调,企业和居民债务风险将提高,违约风险加大,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可能上升。

二是金融领域的环境变化将逐渐蔓延至实体领域,流动性收紧将会降低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可能给尚未恢复元气的实体经济部门带来新的融资约束,企业信贷和债券违约概率将会增大,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带来一定挑战。

三是从过往经验看,全球货币环境趋紧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远大于发达经济体。当前部分新兴经济体已经暴露出明显的汇率波动问题和主权债务风险,2022年全球流动性变化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动荡。

刘连舸提醒,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这些风险变化,有预判方案。需要特别关注以下事项:

一是关注全球流动性总量和结构变化,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绿色资产、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助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二是关注全球流动性变化对贫富分化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加大对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和贫困个体的扶持力度,推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全球共同富裕。

三是各国央行加强货币政策沟通与协调,降低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外溢影响和意外冲击,为全球经济金融营造更加良性、稳健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流动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