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基金 >

怎样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吴清、周小川、黄奇帆和周延礼这样献策

2021-12-25 15:06:44    来源:中国证券报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研究推进国际板建设、积极争取国际碳定价权、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12月25日,在202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上,来自监管层、金融机构等专家学者纷纷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报告2021》在论坛上正式发布。《报告》提出,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关的环境和条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营商环境和城市生态的部分指标领先于其他金融中心,说明上海在金融中心的外部环境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吴清:打造绿色金融国际枢纽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理事长吴清表示,“十四五”时期,上海将进一步围绕两个中心、两个枢纽、两个高地的目标,不断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迈向更高的台阶。

一是进一步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数字化转型,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的2.0版。

二是进一步服务“双碳”战略,创新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加快发展科技金融,一方面要打造金融科技中心,同时也要打造绿色金融的国际枢纽。

三是进一步发展科技金融,为科创企业包括硬科技企业提供各类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推动更加深入的改革开放和创新;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型融资的比重;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包括QDLP等在内的开放试点等。

四是塑造更加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集聚更高能级的各类总部型、功能型金融机构在上海落地。同时也为高水平金融人才在上海落户、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周小川:研究推进国际板建设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认为,从股权和债券市场来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主要聚焦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金,要引导国内资金和国际资金流入流出;另一方面是筹资主体,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国内和国际机构深度参与中国市场。

在周小川看来,从当前的国内外环境来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必要研究推进国际板建设。可以看到,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许多企业很难通过股权和债权进行融资。“我们应该考虑从这方面着手,允许‘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比较好的企业在中国市场进行融资。”

黄奇帆:积极争取国际碳定价权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要与绿色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一是创新发展碳交易、碳金融。黄奇帆表示,未来随着碳交易规模的扩大,上海可以探索实现碳交易的标准化、连续交易、集合竞价等金融市场的主流交易方式,当前采用竞价候选以及部分地区T+5的原始交割方式,不利于发挥碳市场价格发现机制,也限制了碳交易的活跃度和交易规模。

二是积极争取国际碳定价权,培育上海成为全球碳交易市场的有力竞争者。“中国未来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碳市场,争取国际碳定价权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黄奇帆说。

三是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7.9%,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四是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功能,为绿色产业引入源头活水。黄奇帆认为,上海可以推动交易所发行环保、低碳、新能源等相关主题的公募基金产品,给绿色产业带来更多资金支持,还可以大力推动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展。

五是引导践行ESG投资理念,完善ESG信息披露机制。目前我国ESG投资处于以自愿披露为主的阶段,黄奇帆建议交易所出台相对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指引和模板,提高ESG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质量。

六是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进一步凸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周延礼: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周延礼认为,再保险是保险当中的保险,也是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市场是否发达的产业。目前看来,再保险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有这样的机会,我们要加快数字化、集成化、科技化,实现换道超车,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步伐。”

周延礼认为,当前,我国建设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有五大重要机遇。一是中央和省市的相关文件相继发布;二是我国保险业正快速增长;三是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作为支撑;四是先行先试的区位创新优势;五是行业基础设施的优势。

同时,风险和挑战仍存。周延礼表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困难与挑战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再保险交易市场规模偏小,市场成熟度不足;二是再保险承保能力偏弱,产品与服务创新不足;三是再保险中心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