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基金 >

2021年公募权益新品冰火两重天,金信“挂零”、金元顺安等仅发“一基”

2021-12-25 15:06:37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 | 张桔

2021年收官倒计时,受股市震荡影响,今年权益基金新发市场虽然热度有所降温,但包括广发、博时、华夏等多家头部基金公司发行权益类基金还是超过25只。冰火两重天,除去一些成立时间晚且权益积累不足的小公司挂零外,成立一定年头的公司中,金元顺安、北信瑞丰也只发了一只权益基金,而今年业绩相对尚可的金信基金则很可能全年挂零。

距2022年仅一周时间,目前没有新品上档的公募基金公司,年内基本不会再有新基金问世。从仅成立一只基金的公司深入分析,上述基金公司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浮出水面。如金元顺安基金,公司今年仅发行成立了一只金元顺安医疗健康,而整个2021年医药板块整体走势不佳;对比来看,北信瑞丰基金迄今惟一发行成立的优势行业,可算是一只全市场的普通股票型基金(本文仅统计成立超过5年的内地公募基金公司)。

此外,根据《红周刊》记者的查阅,在成立超过5年的公募基金公司中,金信基金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就没有发行成立过任何一只产品,而且在现存的公司公募产品中,9月30日时仅金信稳健策略和金信智能中国2025,彼时最新的基金份额突破1亿份,同时权益规模第二的智能中国2025,9月30日时的资产净值与榜首的稳健策略差距达到17.21亿元。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分析师李柯柯表示:“在新发基金规模缩水的同时,多只基金发行困难以至失败,新基金募集失败逐渐常态化。基金发行市场的下行一方面源于市场行情不佳,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另一方面,市场内基金数量众多,同质化竞争较大,一些缺乏亮点的产品可能会发行失败。”

年内仅发一只医药主题公募

金元顺安新基“生不逢时”遭遇浮亏

在2021年股市大幅波动,前两年新发权益爆款热迅速降温,Wind显示,从2021年初到12月21日,按照基金成立日的合并截止份额来统计,全市场新发基金中合并发行份额超百亿份的仅有22只(将AC两类份额分开来统计),这其中绝大部分的权益爆款都集中在行情相对平稳的一季度。而下半年涌现的百亿爆款权益新基,仅有前年状元刘格菘挂帅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一只。新发基金规模居首的广发基金有6只;排名第二的易方达有3只;另外,博时基金、鹏华基金、招商基金今年各有2只基金发行规模突破百亿。

或许正是骤然冷却的新发热情,部分实力有限的公募基金公司愈发谨慎。首当其冲的是金元顺安,记者注意到该公司近两年在新基市场动作不多,去年仅成立了一只中长期纯债基金泓丰87个月定开债,而今年也是仅成立了一只主题类的权益公募产品。但是,就是这只名为金元顺安医药健康的产品,却遭来了坊间的质疑之声。

资料显示,该基金成立于今年的7月29日,成立时产品的两类份额合计规模约为2.63亿元,但是三季度末就回撤至1.05亿元,产品快速缩水了大约60%。究其原因,记者发现该基金成立以来净值仅短暂停留在面值之上后就快速回落,目前两类份额的各自浮亏均接近10%一线,而业绩不佳的原因只能从惟一的基金三季报中一探究竟了。

矛盾的是,基金经理当季较快速建仓,季度末的股票仓位约为78.16%,不过单只标的股却占比较为平均,第一大重仓爱尔眼科占比也仅为4.80%。但是从近三个月重仓股的表现看,包括美迪西、通策医疗、药明康德、爱博医疗的跌幅都超过了20%。

仅有的实现正收益的两只股票是同仁堂和九洲药业。可以看到,基金经理对迈瑞医疗、长春高新这类创新药龙头和智飞生物等生物疫苗类股票并未格外重仓,但是相对重配的CXO赛道和医疗保健赛道近期回调幅度较大。

此外,记者注意到第十大重仓股海泰新光相对独特,其主营业务是做内窥镜产品,但近期亦回调幅度不小。

而更大的问题在于,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在医药领域的造诣多深存在疑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基金经理贾丽杰是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出身,不同于医药公募掌门多出自医药专业,在管的基金也包括了价值增长和成长动力两只全市场风格产品,甚至还与周博洋合作管理了一只二级债基,而她的定位不清晰,或许也是导致医药新基发行时遭遇冷场的一大重要原因。

除去这位女将外,实际公司的权益类基金经理还包括了闵杭、张博、孔祥鹏、缪玮彬等四位。但是,无论从在管基金规模和最佳任职回报来看,四位男基金经理中似乎也无太过突出者。其中投资总监闵杭相对资历最深,但是其在管的三只基金合计规模在三季度末仅仅为32.4亿元,且两只权益类产品年内表现也不尽如人意,稍好一些的消费主题最新年内业绩为0.52%。

让人费解的是他管理的金元顺安宝石动力,该基金在三季度经历了一次颠覆性的重仓变迁:此前重仓中的沪深300类蓝筹标的多数被更换,只留下了贵州茅台和五粮液两家白酒龙头股,但是新调入的药明康德、恩捷股份等近三个月表现不佳,稍好一点的韦尔股份和三环生物,近三个月的涨幅也不过是两成多一点,斗转星移式的调仓也未能改变几近垫底的命运。由此似乎可见,公司整体权益基金经理中,缺乏一位足够分量的明星级人物撑场, 新品派谁挂帅或许效果都是殊途同归。

对此,爱方财富基金分析师陈亮亮指出:“金元安顺权益基金今年以来业绩其实不错,主动管理权益基金加权平均上涨11.64%,在全部可比142家基金公司中排34位,但确实公司权益基金份额只增长了16%,甚至没有跟上行业平均增长幅度。事实上,近3年公司权益基金业绩排名是稳步向好的,但规模始终上不去,只能归结于公司营销不到位。”

北信瑞丰仅发一只股票型基金

挂帅基金经理知名度有限 管理规模不足3亿

相比金元顺安,北信瑞丰今年到目前也仅发行了一只基金产品,这就是9月27日成立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北信瑞丰优势行业,目前成立将近一个季度,基金的最新净值约为1.0014元。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成立时也是踩线成立,公司显示首募份额仅约2.11亿份。

为何这只新品险些半路夭折了呢?或许需要从首任基金经理上寻找答案。天天基金网的数据表明,该基金的基金经理程敏累计任职时间大约3年半,最大的问题出在在管基金规模上,如果剔除这只新基金,他管理的两只老产品在三季度末的合计规模约为0.87亿元。

从他管理的其他基金来看,记者发现最大的问题似乎是频繁换手和对单一重仓股持股比例极为有限。以他在管的北信瑞丰研究精选为例,他从去年6月1日开始接任管理,2020年该基金全年的业绩大约40%,同类排名后二分之一。对比来看,虽然今年该基金业绩相对不错,但是基金经理投资中的问题依然值得重视。

记者查阅了基金四份季报的重仓股,在总共40只的重仓股中,仅仅旗滨集团、上海贝岭、天赐材料、中材科技四只股票曾重复出现过一次,也就是说总共出现过36只股票的名字,因此组合的换手率之高可见一斑。此外,基金的谜之操作还表现在对重仓股的配比逐渐降低,去年四季报时,第一大重仓股占比还约为5.97%,一季报时的头号重仓股占比则降为3.20%,二季报时的头号重仓股则降为1.55%,三季报时的头号重仓股更是降低至1.37%。

具体聚焦三季报,记者发现第一大重仓股上海贝岭的占比1.37%,仅比第十重仓股华光环能的1.13%多出大约0.25%个百分点。但是,三季报显示该基金股票仓位却达到91.12%,这或许意味着基金经理配置了数量超多的股票。而这种思路实际上基本也只适用于规模袖珍或迷你的产品,随着业绩趋暖带来的规模提升,大概率主动权益类公募产品要减少重仓股的家数。

而除去程敏外,北信瑞丰的权益基金经理团队也“乏善可陈”。Wind资讯数据显示,公司目前在任的基金经理仅有9人,其中负责权益投资的大约包括了程敏、张文博、庞文杰、邹杰、陆文凯等5人,除去程敏外,剩余基金经理中任职满3年的仅有陆文凯一人,虽然其在管基金今年表现不错,但是两只产品合计的规模也不到8亿元,市场影响力尚需积累。

和金元顺安区别的是,或许仅有一只新基金出炉,不仅和公司权益舵手星光不足有关,而且也和北信瑞丰高管今年频繁变动或密不可分。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公司高管的离职事件大约出现了四次,1月份时是公司原副总经理李鑫离任,8月份时原来公司的督察长离任,9月另一位公司的时任副总兼明星基金经理王忠波离任,10月底则是公司的原总经理离任。而就在12月23日,公司又公告任命了新的副总,变化一直持续到了年底。

如是看来,年内似乎处在持续动荡中的北信瑞丰,无暇抽出太多精力关注新发产品市场也在情理之中。对此,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上海某券商基金分析师廖仲明表示:“小型基金公司受限于自身投研实力、过往业绩及渠道实力和品牌号召力,尤其在新发市场中处于劣势,难以吸引优秀基金经理。而业绩越难提升同样影响规模,所以一般小基金公司过往新发产品的动力并不足,比如北信瑞丰2021年、2020年和2019年的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分别为1只、1只和2只。”

年内新发挂零、老产品提升有限

金信基金总资产排名“原地踏步”

在上述两家之外,记者还发现有另一家成立超过5年、权益领域具备一定知名度的公募金信,今年全公司新发产品居然挂零。数据表明,去年该公司发行成立的新品包括了金信民达纯债、金信民长、金信核心竞争力等三只,此外2019年也成立了两只权益新基。

若新基金年内没有问世,那么通常基金公司则会把提升规模的希望放在老基金上。记者注意到,虽然三季度末公司的规模42.29亿元较上一季度明显增加,但是公司的总资产排名依然停留在二季度末的133位。分基金来看,记者发现整体“一只独大”,老将孔学兵管理的金信稳健策略最新资产净值达到18.70亿元,但是排位第二的权益类基金金信智能中国2025,最新的资产净值仅有大约1.49亿元。

与此同时,按照0.5亿元资产净值清盘标准来一刀切的话,三季度末公司包括金信核心竞争力、金信多策略精选、金信深圳成长等三只基金未达及格线,同时即便将AC两类份额合并计算的话,记者统计彼时也有包括金信价值精选、金信消费升级、金信量化精选、金信转型创新成长等四只基金,9月30日时候的资产净值未达1亿元。综合分析,权益类存续产品的规模贡献基本还是来自于金信稳健策略。

若再探寻公司今年一基未发的深层次原因,或许还是和权益基金经理团队人数有限和“星味”不足有关。Wind表明,金信目前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包括孙磊、黄飙、刘榕俊、杨超、孔学兵和周谧等6人,但是孙磊、黄飙、杨超都是刚刚出道不久的新人,刘榕俊虽然担任基金经理已满4年且一只在管产品今年业绩优异,但是问题在于他管理的两只基金在3季度末的规模合计仅仅约为1.69亿元,颇有些叫好不叫座的味道。

实际上,金信基金核心的基金经理就是孔学兵和周谧两位,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前者是金信基金投资部董事总经理,而后者则是一拖五的基金经理。但两人的短板也相对明显,前者先后辗转过三家基金公司,但目前在金信管理的三只产品,三季度末时的合计规模仅仅为20.26亿元,特别是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仅仅为71.24%,未有一只产品实现过翻番的“业绩”。对比看,周谧虽在管产品中的两只基金,已实现任职回报翻番。不过,他在管5只基金在三季度末的合计规模约为6.15亿元,不仅说明部分产品的好成绩是建立在规模迷你的基础上或“船小好掉头”,而且也说明他被市场投资者的认可度有限。基于这样的显见短板,或许公司才会选择缺席新发市场,而是韬光养晦积累实力。

展望2022年新发市场,李柯柯表示:“基金公司应该继续充实自己的产品线,积极跟进最新的行业动态,发行与国家发展相契合的创新基金产品,才能避开已有的拥挤赛道。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仍然是投资者普遍关注的。此外,规模处于中小水平但业绩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产品也开始逐渐受到专业投资者关注。”

(本文已刊发于12月25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基金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关键词: 2021年公募权益新品冰火两重天 金信“挂零”、金元顺安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