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基金 >

券商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2年,稳字当头!

2021-12-12 07:34:36    来源:Wind资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是官方连续第11年将“稳中求进”设定为来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

//中金宏观:“对症下药”促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以“三重压力”描述中国当前的经济现状,充分表达了政策层对短期稳增长的重视。一方面,会议强调逆周期政策要加力稳增长,另一方面部分跨周期的调结构政策将做出相应调整、纠正前期遇到的问题。两方面政策一进一退、“对症下药”,是本轮促增长的主要线索

从逆周期视角来看,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财政支出力度”,明年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将加大并适度前置。

?货币政策总量保持充裕,结构性支持重点仍在。

?稳就业是工作重点,“六保”中突出“三保”。

在跨周期政策方面,政策更多地是立足于调结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为经济增长创造更加有力的环境,同时兼顾中长期的改革目标:

?房住不炒背景下也要因城施策、保证良性循环。

?风险化解要有充足资源。

?对于双碳,要避免长期目标短期化。

?监管政策与稳增长政策协调配合。

?共同富裕要做大做好蛋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比如初次、二次、三次分配)来切好分好蛋糕,并且“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总的来看,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了清晰的稳增长信号。本轮稳增长政策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将逆周期政策(稳增长)与跨周期政策(调结构)进行有机结合,因此需要中央与地方、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进退有度。明年一季度或是政策的密集发力期,届时可能将看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行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稳增长目标落地。

//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会议定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但同时指出了经济面临的压力和问题,提出“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因此在政策定调上,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此次会议的特别之处在于强调了五个“正确认识”,包括共同富裕、反垄断、初级产品安全保障、化解风险、双碳等。五个“正确认识”,是对中长期战略部署中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厘清,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正确引导市场预期。

客观认识经济运行状态,明确定调“稳字当头”。

1)财政政策保证支出强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2)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释放边际宽松信号,或可类比2019年底,预计后续宽信用为重点。

3)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4)消费将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落脚点。

5)通过“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6)因城施策,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7)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8)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国企和对外开放是亮点。

9)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将更加平衡、协调。

10)面对我国人口结构新形势,社会和民生政策将加快落地见效。

五个“正确认识和把握”,是对中长期战略部署中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厘清。

第一个“正确认识和把握”是“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第二个“正确认识和把握”是“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第三个“正确认识和把握”是“初级产品供给保障”。

第四个“正确认识和把握”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第五个“正确认识和把握”是“碳达峰碳中和”。

//安信策略:非一般的“稳”//

一、正视压力、稳字当头

本次会议提出,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明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

一方面,当前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需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经历了过去比较长时间的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和对外出口驱动经济增长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比较优势正在发生明显变化,过去的旧生产函数组合方式的维持难度日益加大。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稳经济的政策空间和政策方式与过去比较应当有显著差别。

二、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本次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

三、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本次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四、既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又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

本次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五、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倡导适度绿色低碳消费

本次会议提出,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个大国,依托国内的巨大市场优势,扩大内需规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格局,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收缩带来的影响。与国内巨大的市场规模相比,当前农村居民消费一直存在消费水平相对不高、“消费疲软”的现象,与城镇相比差距明显。应重点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规模和质量,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状况和消费环境,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进而提高消费能力和水平。

六、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

本次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房地产行业的循环涉及土地的出让、开发建设、融资和销售、竣工和交付,任何一个环节的循环不畅都会导致房地产明显下行,而体现在销售环节的需求变化是影响行业循环的最重要环节。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重点在防风险和保交付。

七、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本次会议提出,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契约精神,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要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帮助他们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我们认为,当前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压力加大、经营困难有所增加的现实难题,应积极鼓励各地出台“少取多予”各类灵活政策,增强中小企业应对经营困难的底气。

八、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发 “专精特新”企业

本次会议提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为导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和发展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持续提高我国工业和科技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协调性的必由之路。

九、推动能源革命、建设能源强国,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

本次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本次会议提出,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初级产品、能源,是工业体系、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的基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初级产品、能源的安全保障能力,对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其重要性有所增加。

//长江证券(行情000783,诊股):政策的力度和尺度//

面临三重压力,政策发力靠前。在政策基调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核心依然是“稳”。但与政治局会议相比,信息量、篇幅明显增加:以“三重压力”的表述强调了形势严峻;并提出“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政策发力适当靠前”、重提“逆周期”以及强调跨周期和逆周期的有机结合,凸显了稳定经济的迫切性。

保证支出强度,基建投资提速。与政治局会议相比,积极财政的路径更为清晰,财政支出强度不会下降,并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既要开源还要节流,力度值得期待。同时,“加快支出进度”和“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表述,或意味着基建投资作为积极财政的主要抓手,有望提速,并在明年初成为支撑经济的主力。

增量扩面降价,删去“两个稳定”。金融支持实体力度料将有增无减,货币政策上,下半年以来已经两次实施降准,而从历史经验看,降准之后均有降息。从宏观杠杆率看,2020年是加杠杆,2021年强调稳杠杆,但受财政后置影响实则是去杠杆, 2022年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或有望真正实现稳杠杆。随着货币政策“以我为主”,我们认为,汇率有望成为中美货币政策方向差异的缓冲带。

加强预期引导,坚持租购并举。房地产依然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抓手,政策组合依然是房住不炒、租售并举、因城施策。相比于12月政治局会议重点强调“售”,本次会议补充强调了“租”。由于本次会议并未对如何落实“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做进一步阐述,后续相关部委年度工作会议的表态值得关注。

五个“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值得重视。在布置完7项明年重要工作后,通稿专门用1/4的篇幅阐述了5个长期战略的方向。逐点来看:1)对于共同富裕:明确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公共服务的供给要精准、聚焦、量力而行;2)对于资本监管,有保有压,提出用设置“红绿灯”的方式落实监管;3)对于初级产品保供,强调节约和保供并重;4)对于化解风险,强调行政协同和企业自救,要求精准拆弹;5)对于双碳目标,强调以煤为主、先立后破,明确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国元证券(行情000728,诊股):经济增长重回中心//

1.在经济增长上,很少见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如此明确且低沉的表述:我国当前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2.在偏大的基本面压力面前,经济增长应该已经重回工作中心:

1)重提量的增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3)强调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确保能源供应。

3.具体方式上,财政政策被赋予了特殊期待,财政的赤字率预会主动扩张:

1)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2)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

4.除了基建之外,明年应会迎来全面的信用扩张政策:

1)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2)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3)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

5.地产上,前两年我们都提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并未再提“平稳”二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点。

6.但一些长期的愿景没有变化:

1)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财政资金来源需观察来年的专项债限额的扩张力度;

2)碳达峰碳中和要坚定不移推进;

3)房地产政策上,继续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4)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7.在产业上,持续推进科技、新能源行业发展:

1)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利好新能源行业发展,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2)强调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8.其他方面:

1)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

2)区域发展上,增强地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3)民生保障上,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

//国盛证券:不寻常的纠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12.6政治局会议的总基调(稳字当头、全力稳增长等),首提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上了备受关注的“房住不炒、跨周期调节、双碳、共同富裕”等12.6政治局会议没提的表述,也有“扩内需的具体举措没提、且删掉了促消费”等意外之处;但是,更为重要的,这是一次“解放思想、政策纠偏、重塑共识”的会议,也是一次督促各方“努力干活”的会议。一句话,2022年政策环境对经济和市场应会比较友好。

1、最为重要、也是本次会议最大的不同:这是一次“解放思想、政策纠偏、重塑共识”的会议;就共同富裕、资本、初级产品保障、防风险、双碳,会议提出了5个“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都是当前经济转型与改革的焦点与痛点;厘清与纠偏后,应有助于各方更好理解、更好执行中央政策。

>;比如:共同富裕,明确了先把“蛋糕”做大做好、再切好分好;防风险,要求“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应是指HD等企业);双碳,明确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科学考核、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2、第二个很重要的点:“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而且要“靠前、超前”,指向2022年地方政府应会“努力干活”,尤其是今年地方财政发力慢的局面有望改观。

3、会议对经济形势、政策基调、重点工作等方面的要求,主要关注点如下:

1)对经济很担心、首提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2)二十大是2022年最重要的宏观环境,一个字,稳;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增长、稳就业是硬要求,共有8处提及就业;

3)政策总基调:除了稳字当头,新增“把握时度效、先立后破、跨周期和逆周期要有机结合”;

4)2022年重点工作有变化:

>;新增“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继续提示:宽货币、宽财政,降准后可能还有降息,财政与货币的组合拳可期;

>;比较意外的是,扩内需的具体举措没提、且删掉了促消费;扩投资将发力,我们提示,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有可能超预期;

>;加上“房住不炒”、重提“因城施策”,继续提示:房地产进一步松动可期,紧盯保障房;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放在了“健康发展”前面,应是指按揭贷、开发贷等有望加速发放。

>;其他关注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关注种子安全)。

//信达证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十个信号//

关于经济形势判断和政策基调变化的三个信号:①中央首次提出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是政策基调转变的背景;②为了应对“三重压力”,稳经济在政策制订中的权重大幅上升,反过来说,经济失速下行或者说经济不稳,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③强调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要有机结合,“逆周期”调控重出江湖,前期政策偏紧的局面得到纠偏,给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

关于财政、货币和房地产政策组合的四个信号:④积极财政明确发力,财政支出加码和新的减税降费是两大看点;⑤“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凝聚成为全党共识,明年基建投资增速预计将会显著回升;⑥货币政策操作仍以结构性工具为主,市场该放弃降息的幻想了;⑦“房住不炒”大方针不变,维稳房地产业的责任更多地下放到了地方层面。

关于资本市场投资机会和风险的三个信号:⑧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券商行业大发展的风口已经来临;⑨强调“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资本监管工作正在悄悄变化,相关领域投资机会值得重新审视;⑩强调“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市场对于双碳目标的某些激进预期可能需要修正。

//广发证券(行情000776,诊股):先收先宽,一加一稳//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量定调与政治局会议基本一致。

(一)对经济的表述上比较谨慎,“稳字当头”,首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全文25次出现“稳”字眼,要求“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跨周期调节”思路下,政策“先收先宽”。“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是首提;而“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则是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于9月6日在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中首提并再度提及。去年会议政策操作上要求“不急转弯”,而本次则是“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说明政策重心中稳增长权重在加大。财政政策方面,“精准”“可持续”“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在时点上要求提前但在政策强度上并未提出明显更高的要求;货币政策方面,要求“财政和货币要协调联动”,预计货币政策未来将以“宽货币稳信用”为主。

(三)在“稳”的具体实现方式上,聚焦“一加一稳”。(1)“加”在“双碳周期”发力,碳中和“先立后破”:①“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储能是提高绿电稳定性关键。②“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煤企分化加剧,非一味限制总量需求,消纳问题主要是电网输送、电源调峰,特高压、储能(抽水蓄能)有望发展;③“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是煤炭消费(用作燃料、材料及动力),新能源及原料用能(原料用煤如煤化工原料、炼焦用煤;石油化纤等)不在范围内,光风电上游供给释放将修复中下游利润;④“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高碳工业资产存在结构性机会(如特钢、绿色建筑)。(2)“稳”在继续“稳地产稳基建”:地产“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基建则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华创证券:七个预期差//

首先,本次全文架构与以往不同的地方有两点:

第一点,以往都是具体部署经济工作任务,本次并没有展开过多细节,而是详细论述了七大政策部署。

第二点,通稿新增了单独篇幅来论述理论认识和把握。这并不是经济工作会议通稿的常规组成,是本次会议额外强调的,就五大长期重要问题从理论高度上回应了今年的社会关切。包括共同富裕、资本、初级品供给保障、防范重大风险、双碳。

其次,本次通稿的一个理解框架:

直面需、供、预期三重困难(开篇即提出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全文无非是针对这三个问题的指引和手段,全文可以按照填空题的思路去读。

针对需求收缩→扩内需。财政、基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对应宏观概念可能是制造业技改)是最鲜明的手段。

针对供给冲击→保供给。地产、初级品(能源、粮食)、上游国企是最鲜明的保供领域和主体。

针对预期转弱→纠预期。预期转弱不仅只发生在体制外,也发生在体制内。用了一半篇幅去讲五大理论认识,纠正长期重要问题的社会预期;用了五分之一的篇幅去讲地方如何领导经济工作,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官员预期。

一句话而言,稳字当头的具体含义就是——全部政策都在长期约束下努力服务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全部制度都服务于更好的经济循环。

再次,仅对资本市场而言,本次经济工作会议的预期差:

第一,资本市场对于促消费的财政补贴抱有较高期待,但经济工作会议未提及,略低于市场预期。

第二,财政、基建的表态略超市场预期。

第三,地产表态略低于市场预期。

第四,货币政策的表态比较纠结。一方面,似乎略低于预期。另一方面,似乎又值得期待。

第五,能耗统计更加科学,略有松缓,超市场预期。

第六,遗留给市场的空白预期——稳增长知道了,但增速到底要多高呢?市场对于明年增速的预期在过去一个月经历了过山车,从一开始认为保5%都有难度再到5.5%的期待,基本还没有形成鲜明的一致预期。

第七,可以新建立的预期——明确会做的一些具体事项。

关键词: 券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