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基金 >

?全球能源危机: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阵痛

2021-10-14 16:34: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能源市场的寒冬,比气候学上的冬天更早一步笼罩了2021年的北半球。从欧洲到亚洲,从生产供应到物流运输,从超市货架到工业园区……能源危机的幽灵无处不在。

能源危机延缓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也给即将在格拉斯哥举行的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P26)蒙上了一丝阴影。诚然,过去几十年来,全球能源市场的供应一直处于周期性波动中,但这次动荡不同于以往之处在于,这是各国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的第一次全球重大能源危机,却不会是最后一次。

从传统能源到清洁能源的转型是剧烈的,也迫在眉睫。面对变革中的阵痛,是要后退一步,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将能源转型进行到底?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绿色经济与区域转型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能源危机在一段时间内仍可能更频繁地发生,但从长远看,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却是无限的,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道路,是人类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人类社会的未来。

多国不约而同陷入“能源荒”

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机,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在不同的国家,能源短缺的表现也迥然不同。

从今年上半年起,印度政府逐渐放开防疫管控,经济企暖回升,对电力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彭博社预计,从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印度经济增长将达到9.4%,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然而,电力供应却拖了经济的后腿。截至10月11日,已有20家印度发电厂被迫关门。越来越多的地区不得不采取断电或涨价的方式限制供应,有些地方每天都停电半天以上,居民们苦不堪言。

印度闹“电荒”的主要原因,是燃煤短缺。该国70%的电力来源于火电厂,即煤炭发电,而印度煤炭大部分来自本国。今年9月,印度遭遇了11年来的最大暴雨,淹没了多个煤矿,也阻断了交通,让煤炭供应陷入停滞。截至9月底,印度火电厂的煤炭库存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四分之三以上。印度一共有135座火电厂,其中八成煤炭储备告急,一半以上随时可能关门。首都也难以逃脱停电的命运,新德里首席部长凯杰里瓦尔在写给莫迪总理的求救信中说,新德里5家火电厂中有3家的煤炭库存只够用一天,还有一家的库存连一天都不够了。

当印度的电厂运营商无力承受国内飞涨的煤价,把目光转向海外时,他们悲哀地发现,国际市场的各种能源价格也在一路狂飙。

大多数欧洲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注意到天然气的价格。在欧洲,天然气价格涨幅受到限制,短期波动幅度不大,普通人往往难以像察觉油价上涨那样敏锐地感知天然气价格的变化。然而,最近一年里,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了近500%,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也超过了工薪阶层的耐受限度。

尽管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在欧洲能源结构中占比越来越高,但天然气仍然占据一席之地。它比煤炭和石油更清洁,同时比风能、太阳能等更加稳定,是可再生能源的理想“替补”。随着欧盟环保法规一年比一年更严格,欧洲工业用电和家庭供暖也一年比一年更依赖于进口天然气。可是,2020年冬天的北半球普遍遭遇极端严寒,欧洲天然气库存几乎消耗殆尽;今年冬天还未到来,包括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在内的欧洲多国就陷入了“天然气荒”。

在英国,天然气价格上涨已导致多家能源供应商破产。从2018年到现在,英国的能源供应商由70家减少到了40家。英国能源监管局(Ofgem)主席乔纳森·布雷利日前在年度能源大会上给公众打“预防针”说,能源价格上涨“将会转嫁给消费者账单”。专家预测,英国家庭今年的平均能源开支将达1660英镑(约合人民币14553元),还有350万人在即将到来的冬季得不到能源供应,不得不度过一个没有暖气的冬天。

“很多国家都在这个时候遭遇能源危机,原因具有一定的共性。”刘轶芳指出,重要原因之一是供需失衡。在需求侧,经济反弹引发了高得异常的能源需求;在供给侧,传统能源产品的产能受疫情和碳减排政策的影响大幅下滑。最新预测显示,2021年冬季大概率会出现极寒天气,刘轶芳认为,由于传统能源供应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增长,冬季到来还可能进一步加剧能源危机。

能源转型,“做”比“说”难

此次能源危机在多国爆发之际,正是全球加快淘汰化石燃料的步伐、向清洁能源大步进军之时。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已经不是“要不要实现”,而是“什么时候实现”的问题。2015年,194个国家和欧盟签署了迄今最重要的气候变化国际协议《巴黎协定》,设定了“碳达峰”“净零排放”等目标,越来越多国家在环保领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据刘轶芳介绍,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占据了德国电力市场的半壁江山,接近10年前的三倍;南非推出了一项27亿美元的计划,推动本土矿业公司开发利用光伏、氢能等可再生能源;英国凭借海岸线长、风速高等条件,大规模建设海上风电;法国利用丰富的离岸风力、水力和森林资源,发展风电和太阳能;中国加快清洁能源转型,从开发可再生能源到推广电动汽车等领域都走在世界前列。

不过,还有许多国家尚未提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举措,比如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的印度。将于当地时间10月31日在格拉斯哥举行的COP26,便肩负着敦促各国遵守《巴黎气候协定》、提出具体行动计划的厚望。大会主席阿洛克·夏尔马表示,此次COP26绝不是“空谈”,发达国家必须借此机会一举“让煤炭成为历史”。

然而,告别化石能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大障碍之一,是如何让可再生能源保持稳定输出。但与天然气或煤炭不同的是,风电、水电和太阳能更多地受到天气因素的制约。

“世界正在经历清洁能源转型,各国大力淘汰或限制煤炭发电、核能发电,希望用清洁能源取而代之。但是,这些替代能源的发电能力波动很大,储能的基础设施又跟不上。”刘轶芳认为,新能源转型后,能源体系的不稳定加剧了本次能源危机。

以南美洲为例,这片大陆河流密布,蕴藏着巨大的水电资源,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就建在巴西与巴拉圭之间的巴拉那河上。可是,今年巴西遭遇了近百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伊泰普水电站的水位降至历史最低位。今年欧洲的“无风之夏”,也让越来越依赖风电的英国、挪威、丹麦等国无电可用,这也助长了此次天然气危机。未来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方向,将是如何储存间歇性发电、将之转化为稳定电力。但刘轶芳指出,储能设备研发建造成本高昂,要实现大规模投入使用仍需相当长的时日。

发展新能源才是人类的未来

“气候议程”向来是个引人争议的话题。在此次能源危机中清洁能源“掉链子”,一时间让对气候议程的反对之声占了上风。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将此次能源危机归咎于欧盟委员会。不久前,他公开批评欧盟“决策失误”,要求欧盟修正所谓“绿色”法规,否则会“连累所有的国家”。

“只有更彻底地推行‘去碳化’,它才会发挥作用。”英国议会保守党成员比姆·阿弗拉米表示,“处于过渡期的能源结构,只是一种半吊子的(去碳化)方式,反而会让你(在能源危机中)变得更脆弱。”

欧洲Zenobe能源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詹姆斯·巴斯登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这次危机提醒人们,尽管世界正在努力建立新的能源体系,但仍然离不开旧的能源体系。”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当下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恰恰表明清洁能源的应用还不够充分。欧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在上周的环境会议上表示,“放缓向可再生能源过渡,是对能源危机作出的错误反应”。长远地看,向再生能源转型能让欧洲免于承受变化莫测的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之苦,“正确做法是保持(转型)势头,甚至加速(转型)”。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日前的表态,也反映了本届美国政府对待能源转型的态度。“我们正处于从化石燃料向各种可再生能源过渡的漫长时期。”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可再生能源无法填补需求缺口之前,遇到挑战和坎坷在所难免。”

刘轶芳认为,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传统能源产能日益萎缩,而绿色新能源供给又波动较大,二者交互影响,能源危机的爆发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变得更加频繁。人类社会又不能一直依靠唾手可得的地球资源,“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无限的,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道路,是人类应该承担的责任”。

刘轶芳还指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危机,任何人都无法在其中独善其身。她说:“风暴、洪水和野火在全球范围内加剧发生,空气污染影响着亿万人的健康,越来越变化莫测的天气,对各国民众的生计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害。因此,只有大力发展新能源才是人类的未来。”

( 作者:胡文利编辑:张紫祎 )

关键词: 能源 全球 危机 转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