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基金 >

我国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破6%,钱多了怎么用到刀刃上...

2021-10-13 09:34:46    来源:上观新闻

“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到16.9%,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了6%。”12日在上海大学举行的2021中国生物材料大会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瑞平介绍。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创新研究范式,完善评估体系,激活更多引领性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础科研“概念期”并未落后,慢在“成长期”

未来国际竞争关键在科研比拼,已成共识。高瑞平认为,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已经经历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当下及未来新的突破依然将发轫于“对宇宙本原的认识”“对物质本质的认识”,以及“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这些基础研究领域,是各国必争之地,持续发力。如《2021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融合,并明确点出哪些基础领域重点倾斜。英国计划设立一个“人才办公室”,以利于吸引更多顶级科学家,推动其科学研究突破,同时,还为科学基础设施升级进一步投入数亿英镑。

“当前,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了6%。基础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处在世界前列,”高瑞平说,这一领域,发达国家的投入比重在15%左右。

高瑞平。韦明其摄

“我们常说技术‘卡脖子’,还需仔细分析究竟‘卡’在什么地方,”高瑞平认为,原创性科学研究,从进程上来划分,有概念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落期。在一些基础学科,中国科学研究的“概念期”并不落人后,而往往是在将其扩大化、扩展化的成长期,有所减慢,进而在原始创新及产业应用上,引领性支撑作用不足。

“前沿可以成为热点,但热点不一定是前沿”

“前沿可以成为热点,但热点不一定是前沿,”高瑞平认为,当下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研究范式及完善评估体系,十分重要。

她举材料科学为例。历史上,发现及掌握新材料,伴随着每一次工业革命的推进。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钢铁和棉花、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钢铁复合材料等,第三次工业革命时的半导体材料、高晶硅材料、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等,都是如此。材料科学的发展跟不上新技术革命的步伐,已经成为现在乃至未来材料发展的焦点问题所在。

近5年发表在自然与科学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的材料论文统计数据:美国第一位642篇,中国第二位114篇,德国、英国、日本、瑞士分别以89篇、84篇、52篇、52篇次之。细分材料科学各个方向,全球相关论文中,生物医学及材料445篇,接近半壁江山,能源和催化材料、有机聚合物材料、功能陶瓷分别以228篇、141篇、99篇次之。

我国生物材料研究发展迅速、高端成果不断产出,在国际上异军突起,但是原创成果偏少。如何从论文大国向创新和产业强国转型?高瑞平说,首先应认识到新型生物材料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智能化、精准化、生命化和多功能化。这就需要在研究范式上,通过强化计算、预测研究,提升周期效率。

传统范式下,0到1的原创成果机会越来越少,研究范式变革也需与时俱进。内容上,从静态平均向动态结构转化、从局部现象向系统行为分析。方法上,从定性分析到定量预测,从单一学科到学科交叉,从数据处理到人工智能,从模拟计算到虚拟仿真。研究范畴上,则从追求细节拓展为尺度关联,层次分科发展为探索共性。

自然科学基金评估方式,“人机”两条线均有突破

与此同时,科学研究的评估体系,也需进一步完善。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为例,2020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交叉科学部,组织拟订跨科学部领域的发展战略及资助政策,并提出交叉科学优先资助方向。

同时,原创探索计划今年资助计划近4.9亿元,不断优化双盲评审、预申请、评审结果反馈及答复等机制,发掘并资助具有颠覆性、非共识等特征的原创思想。2020年累计收到预申请1736项。经专家评审,共资助原创项目53项。

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将“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CC)试点范围扩展到44个学科,引导更多评审专家不断积累信誉,构建良好的评审环境,提高公正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通讯评审专家人工智能辅助指派系统建设已经全面推进,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等新技术手段,综合考虑专业领域、回避要求、利益冲突等因素,实现评审专家与申请书的高效准确匹配。

关键词: 我国 刀刃 用到 怎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