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基金 >

今年二级市场整体回暖,权益类基金爆款频出

2019-10-22 14:57:51    来源:北京商报

在今年二级市场整体回暖的背景下,权益类基金爆款频出,数只产品首募规模超50亿元,部分还触发了低比例配售。从整体规模来看,截至10月20日,年内公募基金发行总规模已超8300亿元,同比增逾两成。然而,在基金大卖和产品业绩普增的同时,却依然难以扭转“基金赚钱,基民赔钱”的尴尬现象。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方面,理财经理难“理财”,投顾服务成本难覆盖等问题普遍存在。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首批公募基金投顾试点的落地,以及部分理财平台智能投顾业务的成熟,将会有效填补基金投顾市场的空白。

年内规模已超8300亿元

10月18日,备受关注的兴全合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正式成立,基金首募规模达到59.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在发行时即设置了60亿元的募集上限并“一日售罄”,实募规模接近500亿元,配售比例约为12.12%。同日,景顺长城基金和汇添富基金也发布旗下权益类产品的成立公告。据悉,两只产品的发行规模均超过60亿元。其中,景顺长城创新成长混合达到62.62亿元,汇添富中证800ETF达到66.01亿元。

事实上,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数量达到1283只(份额分开计算,下同),累计发行总规模也高达8340.4亿元。相较之下,2018年同期则为963只和6897.55亿元。也就是说,今年同比分别增长33.23%和20.92%。

而从单只产品的发行规模来看,今年以来,截至10月20日,民生加银中债1-3年农发行债券指数首募规模即达224亿元,博时央企创新驱动ETF和嘉实中证央企创新驱动ETF的发行总规模也达到167.35亿元和132.5亿元。包括上述产品在内,首募同样超过百亿元的共有8只基金,若算上部分基金在比例配售之前的实募规模,则这一数字更是接近20只。

“从规模靠前的产品来看,主要是权益类基金、债券指数基金和定开债基。其中,债券指数基金和定开债基的参与者多为机构投资者。权益类基金则在今年市场回暖的情况下,受到普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共同青睐。”北京一位第三方机构人士表示。

基民逆市亏损

在沪上一位基金公司内部人士看来,今年以来,权益市场表现较佳使得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提升。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18日,近十年上证综指整体下跌1.29%,深证成指也下跌了20.77%。但同期,数据可统计的547只公募基金近十年的平均收益率则高达74.14%。

不过,在基金产品大卖的同时,“基金赚钱,基民赔钱”的尴尬现象也在发生。一位山东的投资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今年4月初,在某银行理财经理的推荐下,他购买了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旗下的一只偏股混合基金,彼时,该基金的年内收益已经超过了50%,但在购买后截至目前仍是亏损状态。“他当时和我说今年股市表现好,买这类产品收益会比较不错,我就投了一些钱进去,但没想到进去后涨涨跌跌,现在还是亏的。”他抱怨道。

另外,北京商报记者在部分产品的基金吧中,也发现有投资者表示自己在第三方机构的建议下持有了相关基金,但持有后产品出现了不小的波动,目前还在亏损。从上述部分基金的年内收益来看,普遍还是在20%,甚至是30%以上。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呢?

记者带着疑问,以投资者的身份去部分银行网点进行产品了解后发现,多数银行的理财经理会对投资者在进行简单的诸如预投资金、风险承受能力、产品偏好类型等方面了解后,将其所在机构正在代销或主推的产品推荐给投资者,并且在推荐过程中建议多投、早投,以防产品提前结束募集或进行比例配售。

沪上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作为机构带有KPI考核指标的员工而言,可以理解这种做法,但总的来看,这种带着销售目的的推荐,很难帮助投资者从根本上解决理财需求。

北京一位市场分析人士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发行角度看,明星基金经理掌舵、基金公司优秀的过往业绩、强大的投研团队、给力的销售渠道几乎组成了一个爆款产品诞生的全部条件,但这其中是不是少了些什么?”“投资者真正的配置需求。”他停顿了一秒后如是说。在他看来,基金管理人最主要的工作是帮助投资者获取收益,但前提是应当正确引导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

投顾服务亟待跟进

就实际情况而言,在发展至今已经历21年的公募基金市场,存续基金超6000只,在专业机构和团队的群策群力下,并不缺乏优质产品。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投资者面对数量庞大的可投产品无从下手。另一方面,机构则缺乏对投资者资产配置的合理考虑以及对长期投顾的实时跟进,一味注重热点营销和发行认购而忽视了投资者的配置需求。因此,基金管理人和理财平台应如何提高基民的长期投资体验,协助更多投资者真正享受公募基金带来的投资红利,也备受市场关注。

上述业内人士强调,当前基金投顾的服务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且真正落实难度不小。他指出,从基金公司和渠道方面来说,国内基金投资者的基数庞大,若要满足每个投资者的投顾需求,则机构也需要培养或招募大量的专业人才实现精准覆盖,但在这个过程中,最终收益恐难以抵消成本。

从投资者角度来说,当前国内基金,尤其是主动管理型基金的费率相对较高,投资者往往不太愿意去另外付费进行专业咨询,同时,由于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金额较小,所谓“投顾”最终可能会变成单方面的推荐产品,而这一项业务也已有多种途径可以实现。另外,基金投顾的标准、规则、限制等也仍待明确。因此,当下的基金投顾服务主要还是针对高净值人群。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从接近公募人士处获悉,首批公募投顾试点有望在近期落地,多家基金公司以及第三方理财机构或将正式获得基金投顾牌照。某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若投顾牌照落地,则可能会由旗下子公司进行运作。在运作措施方面,主要从线上和线下两块布局。线上会侧重互联网的智能投顾服务,通过机器人以更低的门槛向更多的投资者提供定期的市场分析报告、投资理念等,并在市场波动较大时对想要亏损退出的投资者进行安抚工作。线下会增加客户经理数量,以实现“一对一”的专业投顾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除基金公司外,也有部分理财平台在发力投顾业务。据了解,今年6月,蚂蚁金服与Vanguard(美国先锋集团)合资成立先锋领航投顾(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二者分别持股51%和49%,注册资本2000万元。在经营范围上,该机构就聚焦投资咨询。另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在蚂蚁金服旗下的理财平台——蚂蚁财富首页的顶部新增了一项服务,即“送你一位智能理财助理”,投资者可借助该项服务进行挑选理财产品、理财健康体检、基金诊断等。

“对于基金投顾的未来,我是乐观的,而且无论从公募基金市场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投资者资产配置需要的角度来看,这都将成为大势所趋。另外,借鉴国外市场的发展经验,基金投顾也需要长期的打磨和试错,才能最终形成相对有效的一套流程。”一位公募基金资深人士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刘宇阳

关键词: 权益类基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