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基金 >

上半年基金自购近20亿元 逼近去年全年水平

2018-07-09 10:34:55    来源:证券日报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震荡下行,使得公募基金陷入“好做不好发”的窘境。而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应对策略——自购旗下基金:既能有效保证旗下新基金完成募集,又能与投资者共同承担风险以提高投资者信心。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共有62家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近20亿元,与去年上半年10亿元的自购金额相比几乎翻倍,已经逼近去年全年23亿元的总自购金额。从基金自购产品类型来看,依然以低风险固收类产品为主,债券型今年上半年的自购金额达到12.51亿元,占上半年自购总额的63.79%。

上半年自购近20亿元

债基成自购“大户”

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产品的行为一直存在比较多的争议,争议集中在“自购行为是否表明基金公司对后市的判断”和“基金公司自购的产品是否会有更高的超额收益”这两个问题上。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持续下跌,很多优质标的的估值水平也已经跌落至历史地位,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各基金公司也加大了对旗下产品的自购力度。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共有62家基金公司不同程度地自购了旗下的基金产品,累计自购金额达到19.61亿元。而在去年上半年,仅有23家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自购总金额仅为10.01亿元,今年上半年的自购金额同比几乎翻倍;即便是与去年全年相比,今年上半年近20亿元的自购金额也已经逼近去年全年23亿元的总自购金额。

与去年不同的是,债券型基金取代混合型基金成为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自购的主力:今年上半年,各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债券型基金共花费12.51亿元,占上半年自购总额的63.79%;而在去年全年,各基金公司自购旗下混合型基金共花费8.42亿元,占去年全年自购总额的36.18%。

对此,有专业人士分析称:主动权益类基金在今年上半年的发行预冷,债券型基金在今年上半年的新基金中占了较大的体量;另外,债券型基金的募集规模相对较低,在市场情绪低落时,更需要基金公司的自购资金来达成募集要求,今年上半年债券违约事件的频发也间接促成了债基的自购比例较高。

从基金公司角度来看,创金合信基金和广发基金在今年上半年的自购热情最高,分别自购旗下的基金产品13次和10次,分别自购旗下的13只和10只基金产品;从单只基金的自购金额来看,中银证券安誉A和国泰安惠收益定开A在今年上半年获得较大金额的申购,自购金额分别为3亿元和1亿元。

自购基金产品

年内业绩表现欠佳

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的动作,也引起了基金投资者的关注。一些基金持有人会选择基金公司大手笔自购的基金,认为通过利益捆绑可以实现更好的收益率。《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基金公司选择自购的产品,却未能在今年以来取得较高的收益率,更是有11只权益类和9只指数型自购基金,在今年以来已经亏损了10%以上。

其中,亏损最严重的权益类基金已经在今年以来亏损了23.66%,亏损最严重的一只指数型基金在今年以来已经亏损了24.72%。按平均水平来看,4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在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为-6.2%,22只指数型基金在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为-7.91%。相比而言,债券型基金的表现较为平稳,在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为1.78%。

自购资金能够很好的助力新基金发行,各基金公司自然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自购的154只基金产品中,有153只基金都是今年新发行的基金。另外1只基金是华夏智胜价值成长股票A,该基金是在2016年8月份成立,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该基金的最新规模已不足5000万元。

对于基金公司自购行为,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曾得出结论,从过往数据来看,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与后来的超额收益仅具有微弱的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并不强烈。

有基金分析师强调,基金公司会比投资者更了解旗下基金的情况以及基金经理的能力,但也不排除因为基金经理意外变动导致的基金投资前景变化。这也提醒广大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除了要关注基金公司的自购情况外,也要从基金公司的赎回行为、基金经理的投研能力、当下的市场环境等多因素考量该基金的前景。

关键词: 全年 水平 基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