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公告 >

我市持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2023-08-06 10:34:09    来源:汕头日报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聚焦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实现新跃升。当前,我市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以赴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搭建产学研对接转化平台,持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源源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抓手驱动汕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校“金点子”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相关资料图)

近日,在我市召开的产学研“面对面”食品工业专场对接会上,江南大学和深圳大学科研团队与本地食品企业代表就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推进我市食品工业发展需求与科研院校科研成果精准对接进行座谈交流。其中,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汕头分中心就与糖果制品企业天富食品公司牵手合作,将帮助企业在食品过敏原领域技术研究上取得新突破,助力企业进军欧美等国际市场。

而这也是天富食品与高校的再次深度合作,有助企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有了江南大学的支持,我们的产品研发方向会更加准确、更快、更有优势,产品会更有竞争力。”汕头市天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佘桂强对双方的合作充满信心。作为规上企业,公司专注生产高端休闲营养糖果,拥有多个专利,目前正筹备“高端食品生产项目”的增资扩产建设。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的通道。”记者了解到,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汕头分中心自2016年成立以来,推动大批江南大学的科技成果在汕头落地转化,帮助许多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成高新技术企业,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去年,我们通过产学研合作,帮助天富食品解决技术研发的相关问题,推进企业建设专利体系。从普通传统型食品企业转型升级到高新技术企业。”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汕头分中心主任林玉惠表示,现在双方加深合作,将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把天富食品打造成营养食品行业创新型龙头企业。

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不断追求创新,持续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这正是食品工业提质升级的缩影。当前,汕头正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食品工业是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的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我市通过“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大力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产业集聚已较具规模,预制菜产业也在持续发展。去年规上食品工业企业共12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汕头的食品工业已涌现出一批知名企业及品牌,比如荣诚(糕点)、好心情(糖果)、四洲集团(休闲食品)、唯诺冠动漫食品(休闲食品)、晨旺(乳制品)等,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持续扩大,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

在市委市政府的引导下,汕头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正在升级改造,将于近期对外开放。目前,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已经完成45台(套)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安装,包括核磁共振波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等设备已经投入正常使用。“我们这个平台正是以企业问题为导向,聚焦产业发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目前已经与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大医学院等科研单位及汕头市的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及大健康等领域知名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新化工”综合研究平台负责人周博告诉记者。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创新是汕头市工业产业发展主要驱动力,汕头市科研机构肩负了科技创新源头的重要使命,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王珂博士表示:“我们将加大力度对接汕头市相关企业,进一步集中资源开展‘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和产业升级。同时加快建设孵化平台,不断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的通道。”

围绕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我市以制度创新释放科技创新活力,着力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去年以来,我市连续举办12场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涵盖我市“三新两特一大”重点发展产业,累计邀请国内36所高校院所的106个科研团队,与我市多家科技型企业进行“面对面”对接交流,现场签订合作协议21项,会后达成合作83项,计划投入科研经费约1.6亿元。目前,我市已连续举办了四场南澳科学会议,邀请了包括42位院士在内的174位专家学者集聚南澳岛,打造基础研究领域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接下来,市科技局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聚焦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继续拓展与全国各地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支持开展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以创新赋能“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市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

本报记者 郭丹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