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公告 >

陈丽芬:完善农村流通体系 建立供需高度匹配的动态平衡

2022-01-24 10:09:20    来源:国际商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第三部分强调,“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目前,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正意气风发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在此背景下,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流通、促消费,充分发挥消费的“稳定器”作用十分必要,有利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流通消费两手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流通和消费是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导作用、支撑深度融入国际经济循环的内在要求;消费则是扩大内需的主引擎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二者皆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消费一方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果,关乎一国民众的民生幸福,直接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关乎经济发展质量,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持续动能。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如何做好流通和消费工作?

陈丽芬认为,流通方面,新阶段要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培育大型流通企业主体,促进流通创新转型发展。同时,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完善城市流通功能,推动建立供需高度匹配的动态衡,推动国内大循环有效畅通,并保障国际供应链自主可控和安全高效。

消费方面,一要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比重,有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社会整体消费力。二要创新消费,推动服务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个化消费等发展。三要推动城市消费和农村消费梯度升级,一端抓大城市和城市群,强化消费的辐射带动作用;一端抓农村消费,提高整体消费水

朱克力认为,在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不确定的背景下,中国必须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以内需为主导的内部可循环系统。“关键在于做好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

绿色消费是趋势

“随着居民生活水的提高,绿色发展成为消费升级的方向,加之‘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消费是未来消费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向。”陈丽芬说道。

陈丽芬表示,要促进绿色、低碳、循环消费,就要建立绿色消费的激励制度、奖惩制度和相关标准;要加大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补贴力度,鼓励引导居民购买绿色商品和服务。同时,要强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绿色节能标准,督促企业和个人把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作为必须履行的义务来执行。

在朱克力看来,“十四五”时期是培育绿色消费与生活方式的重要窗口期,促进绿色消费离不开供给侧和需求侧双管齐下协同发力,离不开激励与约束并举,离不开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建共治共享。在供给侧,需要政府通过制定法规标准形成推动绿色消费的制度安排,构建绿色消费政策体系;在需求侧,需要积极促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协同,政策体系和企业主体应着眼于为社会提供更为高效、环保和低碳的绿色产品与服务消费,从而推动消费者践行绿色消费行为,培育绿色生活方式。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国绿色消费前景广阔。”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矫旭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建议从政策、市场行为、消费惯三个方面推进绿色消费:在政策引导方面,有关部门应制订出台促进绿色产品消费的配套法规制度,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加强对企业和居民采购绿色产品的引导;在市场行为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社会责任,特别是电商外卖知名连锁企业应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在确保产品流通安全的前提下加大物流包装循环使用技术研发,推动流通绿色转型;在消费惯方面,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推广和宣传,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王旭光)

关键词: 农村流通体系 供需匹配 居民收入 供给结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