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公告 >

台商区优化资源配置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2021-10-27 11:22:45    来源:泉州晚报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实施“四个倍增”科技赋能计划,持续努力3-4年,实现高端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人才、研发投入翻番,建设全球先进制造基地。近日,记者从泉州台商投资区科技经济发展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台商区将以引领打造“两岸融合主阵地”和“泉州城市新中心”为目标,紧跟科技前沿,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基础研究和人才培育,高标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建设高新园区科技创新平台

未来,台商区将加强院校合作,打造新型研发平台,积极引进“大院名校”等重大科研机构,加快建设泉州科学城(时空大科学装置),建设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泉州站(二级站),打造世界一流时空产业基地。实施“本地高校+高端研究院所+龙头企业”行动,广泛对接国内外高端资源,引导企业、大学、研究机构、风险投资、中介服务组织等机构自发形成产业创新集群,培育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创新平台体系。扎实推进技术研发协作、科技中介服务、科技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在楼宇中新建开放实验室。加快构建国家级、国地共建、省级、市级梯次合理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到2025年力争引进培育3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20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鼓励模式创新,提高成果转化效率。支持优势企业设立创新飞地,充分利用台商区对台对侨政策,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加快科学、技术、产业一体化强化新型研发机构高端创新平台的技术转化评价考核,构建智慧园区数字化产业创新交流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提升创新主体技术创新能力

台商区将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金介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推动产业链协同,增强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引导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和协同创新中心,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强化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力争达到35件。支持新建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等数字经济产业楼,支持建设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对新获评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励。

加快企业培育,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以石墨烯、锂电池负极材料、3D打印、碳纤维、先进陶瓷、绿色建筑材料等产业为重点,瞄准产业链的断层和短板,引导更多具有上下游产业链自吸效应的金融、科技类龙头企业、外资企业、总部企业入驻,扶持一批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更多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

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围绕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实行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积蓄更加专业的科创服务力量,建设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发展网上技术交易市场,整合专业领域的技术、设备、信息、资本、市场、人力等资源,为创新型企业提供高端化、专业化和定制化的增值服务。

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手段,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更好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作用。

打造更高水平的创新孵化体系,推动专业化众创空间提升服务能力,聚集创业导师和培训机构,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法律、知识产权、投融资等创业辅导服务,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孵化,到2025年力争建成1家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支持科创服务全程化,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模型加工、知识产权、专利标准、中试生产、产品推广等研发制造服务,实现产业链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配置。

强化科技人才创新引领作用

台商区围绕完善创新创业人才体系建设,将加快构建适应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体系,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重点加强新型科创人才培养力度,深入实施科技人才培育工程,深化校地人才交流合作,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引进高端科创人才,建立青年人才举荐制度,完善高层次人才市场化认定机制,探索政府授权行业协(学)会、行业领军企业和新型科研机构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并享受相应的政策待遇。

加速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企业家队伍,鼓励和支持企业家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建立企业家和企业科研人员兼职制度,放宽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境)管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人才向基层和艰苦岗位流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深化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推动社会化、多元化评价体系建设,培养高技能产业人才大军。

此外,通过加快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群众科学素养等方面,构建更具优势的创新大环境。(陈桂生)

关键词: 科技创新平台 资源配置 院校合作 数字化产业创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