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公告 >

国家电投集团:主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保障用户安全可持续和低成本电力供应

2021-04-25 10:45:47    来源:中国网财经

“30·60”碳目标,给清洁能源行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和美好前景。但这种机遇和前景如何变成现实?光伏、储能等细分领域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道路上,面临着哪些困难和障碍?中国网财经推出系列报道,探讨“碳中和”目标下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网财经4月25日讯(记者 李春晖)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加之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平价上网等优势,光伏发电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清洁能源中坚力量。自去年9月“30•60”目标提出以来,光伏业内掀起了一轮大扩产。

然而由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不约而同扩产,各个环节的建设周期又存在差异,导致上下游之间供需矛盾激化,上游产品价格跳跃式上涨,供应链安全受到挑战。

面对这一轮热潮背后隐藏的风险,行业应该如何应对?

行业大扩产背后的洗牌风险

光伏产业的发展常常“出人意料”。虽然分析机构和行业协会每年都会做预测,但几乎每年都预测不准。曾有业内人士笑称光伏行业市场预测是“世界性难题”。

2020年光伏再次出人意表展现出强大韧性。在这一“疫情之年”,仍然实现了48.2GW国内新增装机量,创近三年新高。

“2020年上半年行业对疫情下的市场产生了误判,我们低估了市场的需求。再加上年尾‘双碳’目标出来之后,整个市场空前高涨,触发了扩产潮。”在2021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上,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表示。

曾有媒体统计,2020年国内13家主要上市光伏公司公布了超过40个扩产项目,总投资金额为2364亿元。甚至有不少跨行业的资本与实业巨头跃跃欲试。“比如说硅片环节,有很多横空出世的玩家进来,而且不是小打小闹,是带着规模、实力进来的。”钱晶称。

在上述博览会中,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今的场景似曾相识,让人联想到十年前的全行业扩产。“那时候连做羽绒服的企业也来做多晶硅。想到这里,不禁让我们这些做行业分析的人有些不寒而栗。”十年前的扩产潮之后,紧接着就是一轮行业洗牌。

光伏制造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硅料,以及下游的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多个环节。这一轮扩产潮,几乎是各个环节“齐头并进”。然而由于不同环节的建设周期不同,造成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出现供需失衡。

上游的多晶硅环节,由于属于化工领域,在选址、设备安装、生产等方面的安全监管方面有较高要求,是光伏产业链中难度最高的环节,其建设周期与光伏产业链其他环节相比要更长。

“去年以来光伏下游不管是电池还是组件,扩产非常快,有些专家报告预测可能到360 GW、390GW,量是非常大的。”多晶硅制备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严大洲表示,“这时候大家回过头一看,作为原材料的多晶硅只能满足200GW以内的需求。有些动作比较快的‘大户’,就开始签订长单。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整个行业供应链的忧虑。”

供不应求之下,多晶硅价格从今年年初的8-9万元/吨,一路涨到了现在的超14万元/吨。

业内预计,这一轮扩产想实现供需平衡,要到2022年初甚至年中的时候。在这一背景下,企业需要从供应链角度来管控风险。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只看到需求的旺盛,没有看到供应的瓶颈,这对企业来说,经营风险是非常大的。”正泰新能源总裁陆川表示,“今年甚至未来几年,究竟哪个生产环节会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到底是逆变器决定今年装机量还是由硅料来决定,这是我们需要一起来考虑的问题。”

这一轮大扩产之后,行业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行业洗牌,可能会从几年前多晶硅环节转为组件环节的洗牌,对二线企业的压力会更大。”钱晶表示,“如果一个行业技术成熟,先发制人一定是优势。但如果技术迭代非常快的话,对于这种重资产的制造业的先发制人,到底是不是优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投资热潮中保持冷思考

中国光伏行业经历过“大起大落”。从2008年经济危机到2012-2013年欧美双反,再到2018年“531”新政,几番冷热交替,龙头企业们已经不会在风口骤临时头脑发热。

按照我国的碳减排路线图,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将从原来能源电力消费的增量“补充”,变为能源电力消费增量的“主体”。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也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在上述博览会中,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主体能源”的地位和前景,使光伏人终于有了“当家”的感觉。但越是这样,越要有敬畏之心。

“过去可能是小打小闹,但是今天,光伏将慢慢成为能源的‘基座’。这种情况下,光伏人应该沉下心来,把稳健与可靠放在第一位。”隆基乐叶高级副总裁佘海峰表示,“在产品质量和设计方面,要关注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不去做哗众取宠的事情。”

此外,他还强调光伏企业要保持稳健的财务策略。“一个长生命周期的产品,对于客户来说,最好的质保就是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能够在市场上长期生存,跑赢产品的生命周期。”

随着多晶硅的持续涨价,不少资本方看中了这一领域。但是业内专家给“蠢蠢欲动”想要进入的企业和资本泼了冷水。

“现在大家看到多晶硅涨价,但在去年6、7月份之前,多晶硅的价格还是非常低的。”严大洲介绍,多晶硅企业曾经连续多年面临生存困难。2009年时国内多晶硅企业曾有55家,2018年“531”政策之前是22家,到现在是10家。只有少数布局在新疆、内蒙、四川、云南等电价低的地方的多晶硅企业,生存了下来。

“盲目扩产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大家吃的苦头太多了。尤其搞多晶硅的,‘好两年、苦五年’,是正常现象。”严大洲表示,“要敬畏安全,要谨小慎微地去做;不要图快,图快就会带来安全隐患,可能会付出重大代价。”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主动作为”

需求扩张、行业扩产,似乎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在扩产之外,有人看到了机遇,有人看到了挑战,也有人在思考“除了扩产,我们还能做什么”。

对于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光伏业内都非常期待,并且开始思考如何参与其中。

国家电投集团战略规划部战略管理处处长李鹏认为,光伏行业一定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研究在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当中的定位和需求。“对于光伏与风电等波动性电源来说,如果将来要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可能现有的电网物理架构与运行机理,都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他表示,“光伏如何实现可靠稳定的供电,也就是如何实现真正的主力能源作用,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到底什么样的系统称之为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将来电力系统的构成可能是大量的电力电子装备。这时候整个电力系统的原理、控制、安全等这些方面都需要去重构。”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赵为表示,“这本身对光伏行业是非常大的挑战。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还有时间,我们可以接受挑战。”

“我们都在期盼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到来。那么是不是要想一下,我们在其中能做什么?只是守株待兔,等着别人把新型电力系统划给我们吗?”钱晶表示,“所以我们组件制造企业要想‘除了扩产,我还能做什么,还会做什么’。如果这个问题想通了,挑战就是机遇了。”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认为,光伏行业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可以主动作为。“光伏行业必须要进入角色,进入作为‘主力队员’的角色,做应该做的事情。”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一定不存在再去讨论新能源的消纳问题了。”她表示,到时候这个系统就是新能源来“养家”。“大家要主动作为,在主体能源定位下,不是等着被消纳,而是作为主力,去保障用户安全可持续和尽量低成本的电力供应。”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