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公告 >

国民经济继续“回血” 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

2021-03-16 16:38:12    来源:北京商报

前2月国民经济稳定修复,多项主要指标相较去年已在火力复苏。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介绍,虽受疫情反复等不确定因素干扰,但就业率总体呈现出稳定恢复的趋势。受疫情波及,虽然线下传统接触消费张力仍有限,但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超三成。升级趋势同样反馈在作为国民经济“加速器”的投资端,高技术类及民生补短板领域仍是资本重要流向。“一季度经济很可能出现同比增长,甚至出现大幅回升。”刘爱华表示,不论从指标本身表现,还是指标互相之间的协调来看,对目前整体经济的判断是,继续保持了去年以来持续稳定的恢复态势。

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

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日前发布的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从前2月发布的数据来看,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已达到148万人。其中,1、2月当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4%和5.5%。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7%,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均工作时间为46.3小时。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3.1%、5%。相较去年12月数据,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提高0.3个百分点。

“前两月调查失业率有些超出预期。”浙商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超指出,冬季小规模疫情复发导致局部封锁对就业产生一定副作用;“就地过年”可能放大了春节的季节效应,返乡人员较少导致农村“蓄水池”作用有所减弱,摩擦失业人数增多;去年临时的减税降费政策退出使得企业用工意愿边际下降。

刘爱华指出,今年新毕业大学生达到909万人,但我们仍有条件保持就业总体稳定。例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将带动就业需求扩大,有利于就业形势的稳定;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服务业将会恢复发展。年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占总就业岗位一半,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同时,灵活就业的潜力比较大。

此外,刘爱华也坦言,在就业压力存在的同时,就业市场的一些结构矛盾也于期有所显现,主要表现在劳动力市场的错配。“在我们的调查中有一些企业反映招工难问题,而一些有技能的人才、熟练工的招工难也是客观存在的。这表明经济恢复进程中的不衡,一些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仍然存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结构矛盾在恢复过程中也开始出现。”

网上零售额涨超三成

稳就业筑底,“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已成为每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前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737亿元,同比增长33.8%,比2019年1-2月增长6.4%,两年均增长3.2%。

相较于挖掘内需潜力这一传统着力点,今年更加着眼创新驱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从前两月数据来看,消费端升级趋势日趋显著。据统计,多数商品销售增势良好,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前2月,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18个商品类别同比增速均超过10%;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同比增速分别为53.1%、45.6%,两年均增速均为18.2%。

同期,网上零售持续增加。全国网上零售额17587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4412亿元,增长30.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从环比看,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1月增长0.56%。“在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实体店铺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背景下逐渐恢复增长。”刘爱华说。

刘爱华表示,消费市场在今年前2月呈现出三个特点:升级类商品增速较高、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但餐饮消费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

从消费类型来看,随着疫情防控走向常态化,国内线下消费也在前2月见证了一轮强势复苏,但因疫情仍有零星反复,餐饮数据彻底回暖仍待时日。据统计,前2月,餐饮收入7085亿元,同比增长68.9%,两年均下降2%;商品零售62651亿元,增长30.7%,两年均增长3.8%。

“‘就地过年’是今年的新事物,很多地方今年都倡导就地过年,也出台了不少优惠措施,鼓励员工就地过年。”刘爱华说,从监测结果来看,“就地过年”对城市的文娱类行业影响较大。例如,电影票房收入较高,对城市消费、网购以及快递行业也起到带动和促进作用。

高技术类投资加速

“目前,不论是消费还是投资都仍处于恢复增长的过程中。”刘爱华说。据统计,今年前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5236亿元,同比增长35%;比2019年1-2月增长3.5%,两年均增速为1.7%。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投资额度分别为1037亿元、12190亿元和3200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61.3%、34.1%和34.6%。

今年前2月,国内增长较快的为高技术产业投资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速分别达到11%和8.8%,卫生领域投资增速更是达到20.3%。刘爱华表示,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的投资正普遍加快。

第三产业中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36.6%。其中,水利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道路运输业和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速也分别达到47.2%、42.3%、30.7%和52.9%。“从这些数据来看,投资表现出恢复增长,更好地发挥了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刘爱华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2月的投资数据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6183亿元,同比增长36.4%。高技术类以及民生补短板类投资仍是民资的主要流向。

据统计,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0.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0.3%、49.8%。而在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9.5%、66.6%;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88.4%、85.3%。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48%,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63%、53%。

刘爱华指出,在投资领域目前恢复比较慢的是制造业投资,制造业投资两年均下降3.4%。“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企业投资能力的恢复、投资信心的恢复,尽管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毕竟疫情防控的压力依旧存在,外部环境仍复杂严峻,制造业投资恢复还需要一些时间。”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表示,考虑到去年四季度以来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已经攀升至78%的历史高点,企业有扩大资本开支尤其是设备更新和技改投资的需求,再加上工业企业利润稳步回升,央行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预计后续制造业投资增速将会保持回升势头。

关键词: 国民经济 城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