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保险 >

监管出手整顿“短险长做” 短期健康险需理性繁荣

2021-05-26 10:50:38    来源:和讯名家

随着中端医疗产品的热销,短期健康保险和长期健康保险之间的“中间区域产品”已经出现在市场上。这种类型的中间区域产品包括短期健康保险和长期健康保险的属性。此类产品的保险期为一年,不包括保证的续保条款。 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分类原则,应该是短期健康保险。但是,这类产品已经为客户提供了一定的保证:例如:被保险人不会因为被保险人的健康而拒绝续签保险;它不会因为产品暂停而拒绝续签保险。这种中间区域产品,一方面给客户带来了短期健康保险不应该拥有的长期承诺,另一方面,不受到监管对于长期健康险的种种约束和规则,因此,这种产品具有很大的操作风险。例如,尽管保险公司承诺向客户续签保险,但如果保险公司不希望有一天继续为客户续签保险,则有许多方法可以打破这一承诺。例如,可以大幅度提高保费水平,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近日,银保监会继续强化短期健康险监管力度,发布《关于做好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客户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矛头依然对准短期健康险“续保”问题,目的是规范产品销售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这是继今年1月《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7号文”)以及4月《关于短期健康险续保表述备案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备案事项》)后,银保监会再次针对短期健康险市场发声。

监管部门半年内连浇三盆“冷水”究竟为哪般?

短期健康险火爆背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们的健康意识和需求不断提升,健康险逐渐成为市场宠儿。特别是自2016年第一款百万医疗险火遍互联网后,短期健康险更是成为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的“香饽饽”。

相对于传统的长期健康险,这类保险期限虽然只有一年,但因保费较低、保额较高、投保简单等优势,深受年轻人和中低收入群体追捧。有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短期健康险保费规模已达2800亿元,其中来自财险公司的保费就有1114亿元,同比增长32.6%。

但在健康险销售过程中,很多保险公司把一年期健康险通过“保证续保”粉饰成长期健康险售卖,也就是所谓的“短险长做”。但实际上《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短期健康险是指保险期间为一年以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

保险公司“短险长做”的原因是什么?

一位保险中介人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由于健康险赔付风险相对其他险种更高,保险公司核保也更为严格,所以消费者为避免因健康状况变化而无法通过核保的风险,肯定更愿意购买长期健康险。如果短期健康险的合同中有“保证续保”或“自动续保”条款,那么,即使保险期间为一年,但在保证续保期间内保险公司不能因被保险人健康状况发生变化而拒绝续保申请,这就消除了投保人的顾虑。

不过,业内保险专家一语道破以上“套路”的问题,一旦保险公司经营状况恶化,赔付率增高,就有可能下架相关健康险产品或者在消费者续保时涨价,从而使得当初的续保承诺无法兑现,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行业形象。

监管出手整顿“短险长做”

监管部门对健康险“短险长做”高度重视,半年内三盆“冷水”欲将彻底浇灭短期健康险销售打“擦边球”的幻想。

根据《通知》,短期健康险条款中续保内容必须明确表述为“不保证续保”,且表述必须包含“本产品保险期间为一年(或不超过一年)。保险期间届满,投保人需要重新向保险公司申请投保本产品,并经保险人同意,交纳保险费,获得新的保险合同”。

同时,《通知》还明确了短期健康保险条款中的诸多“不得包含”。例如,“本产品可续保至××周岁”“续保时最高年龄可至××周岁”“我们不会因为被保险人在首次投保后的健康状况变化而拒绝您的重新投保申请”等容易让消费者混淆长期健康险和短期健康险的表述,被明确禁止。另外,银保监会还要求各保险公司要加强销售人员管理,严格规范销售行为,严禁虚假承诺、夸大宣传等违法违规问题。

事实上,今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的“7号文”,已经明确要求所有短期健康险必须在合同条款内写明“不保证续保”,宣传材料也不得使用易与长期健康险混淆的词句,并且对保险公司停售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严禁保险公司通过随意停售保险产品弥补其因激进经营造成的损失。不符合规定的产品被要求在5月1日前停售。4月份,银保监会又对人身险公司下发《备案事项》,在“7号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对于“保证续保”的禁令以及具体指出了禁止出现的表述。

据记者观察,在1月份监管发布实施“7号文”后,违规行为并未完全消失。比如,仅“不会因为被保险人的健康变化或理赔情况而拒赔续保”这一条变相“承诺续保”的表述,就存在于多款短期健康险产品的条款中。

“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一方面是为了顺应监管要求,另一方面是迎合了消费者心理,为其吃上一颗‘续保定心丸’。”上述保险中介人士说道。

在5月1日停售“时间底线”过后,保险公司才纷纷下架了大量违规短期健康险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100家险企停售近1800款短期健康险,甚至有一家公司停售了十几款产品。此次《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还要继续进行自查整改,并在5月28日前将短期健康险产品的整改情况、相关续保表述等进行上报。

短期健康险需理性繁荣

我国短期健康险的投保规模持续扩大。众安保险联合艾瑞调查研究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百万医疗险用户规模达到6300万人,2020年已经突破9000万人,保费规模有望在2022年突破千亿元,2025年达到2010亿元。

短期健康险停售潮来袭,对消费者影响几何?

对于购买了停售健康险产品的消费者,目前险企主要有“调整产品条款”“免健康告知转保”“提供转保,但需要重新审核”三种处理方式。很多保险公司开发了供客户转保的新产品,并提供在规定时间内转保无需再次核保、无需等待期等核保政策。

银保监会也要求各保险公司要根据客户真实需求制定服务方案,对已购买产品的客户要继续提供保障服务,要满足客户保险期间届满后的合理转保需求,做好产品转换、客户沟通、投诉处理等工作,确保平稳有序衔接。

市场有规范,长期繁荣方可期。短期健康险的长期健康发展,离不开市场主体的规范经营和消费者的理性消费。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健康险停售,短期或对其销售产生负面影响,但长远来看,有利于完善健康险监管规则体系和强化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

从消费者角度看,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也指出,“短期健康保险的特点是期限短,年轻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价格会比较便宜,但短期健康险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消费者在选择健康保险产品时,不仅要关注产品价格,还要关注产品的长期保障功能和保障水平。

短期健康保险的初衷是使用廉价保险费来解决经济不允许的医疗中可能出现的某些风险。低保费,高保额。只解决暂时的问题。 国家主张,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必须分配长期重大疾病保险,可以解决长期的终身严重疾病和贫困问题。短期健康保险的问题在于,一旦损失率过高或由于其他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导致销售中止,那么所有已为该保险投保的被保险人都将不得不撤回保险。它违反了解决医疗风险的初衷,多少年后,由于身体变化,消费者失去了购买长期严重疾病的保险资格,最终因疾病而变得贫穷,这给国家造成了沉重负担。因此,短期健康保险是短期的,不能与误导性的“将其长期续保至99”概念混淆在一起,以避免将来出现不可控制的风险。

关键词: 短期健康保险 健康保险 保险 短险长做

相关阅读